武术功法有哪些 武术功法的意义有哪些
武术功法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千载,在数千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为世界武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本文就武术的起源发展、技术理论、文化及影响作了详细的阐述。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以踢、打、摔、拿、击、制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在实战中,其主要目的在于杀伤、约束对方,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出的技击格斗技能,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又有散手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合一,体现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华武术的一大特点,所谓内,指心神意志活动和气的总和;所谓外,即手眼身法步等形体活动。
内与外,形与神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这个特点主要是通过武术的功法来实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门派武功的准则,如少林拳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太极拳讲究身心合修,要求“以心修气,以气运身”,形意拳注重“内三合,外三合”。
同时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相结合,做到“心动随形”“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此来锻炼身心。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武术所蕴藏的中医学术、孙子兵法、儒家思想和中国古哲学之阴阳辩证法等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华武术的起源可追溯至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棍棒猎取食物和防御侵袭,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食物和利益,进一步制造了更有杀伤力的武器,并且在人与自然的竞争中,人们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防御格斗功能的技击技能,武术初具雏形。随着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在隋唐五代时期,武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无论是人们将技击格斗招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武术套路,还是行走江湖的卖艺者,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
就此看丰富的武术生活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因此唐文宗时把“裴旻剑舞”与“李白歌诗”、“张旭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
到了现代,随着火器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告别了冷兵器,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阻碍,其技击格斗功能也逐渐被其表演功能所替代。
为弘扬中华武术,使之得到传承与发展,党和国家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国武术进行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保护。
首先,中华武术扎根传统,科学发展,去粗取精。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都是在不断地否定和扬弃中成长起来的。中华武术也是这样,要发展就要勇于否定事物中不合理的东西,而吸收有利于事物发展的、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能给武术带来生机与活力的新血液。
为促进武术走向世界,推动武术的普及与提高,国家组织创编了比赛规定套路,编制了群众武术活动所需的初级套路和简化太极拳,将融合所有实战技击格斗技能的武术分为竞技套路和散手以适应进入奥运会的条件,同时制定符合国际武术竞赛的规则,以便将武术推向世界,这就是一种进步。
时代要进步,社会要发展,我们武术也要立足传统,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及时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更新,在事物内在矛盾运动下,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武术发展。发展中华武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既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又是形成理论的动力。
实践活动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决定了他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使主体了解把握主客体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指导主体按客观规律办事以取得成功。
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向前推移时,理论就应随之改变,否则就会犯落后于实际的错误,反之会犯超越实际的错误。
为使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国家先后组织专门人员,对中华武术进行全面细致的挖掘整理工作,挽救了许多濒临失传的武术套路,重新考证新时期下中华武术医学,健身养生等理论,建立专门武术档案,编写专辑,为武术的继承发展研究奠定基础。
再次,注重学校发展是弘扬中华武术又一个新思路和重要途径。一般学校偏重于文化教育,而忽略了体育教育,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青少年学习奋斗的本钱。
学生是年轻群体,适合武术对人体的各项身体条件要求,包括力量、柔韧性和反应能力。由于受功夫片和武侠文艺作品的影响,学生对武术有较高的兴趣,比较喜欢武术。另外学校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易管理的团体,为武术在学校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于是国家在各体育学院、体育系,相继设立武术课和武术专业班,大小中学也把武术列为体育课教学内容,青年业余体校也建立了武术班。
自后,散手与套路合一,武术又称功夫、国术和武艺,其实质就在其攻防技击性,必然要受到攻防技击性的制约。武术套路就是物化在人体上的各种技击招式的外在表现形式,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根,竞技武术则是其枝叶,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即使为了追求美的视觉效果,也不能将类似于体操的高难度动作来替代攻防兼备的技击招式。
将套路与散手合一,就是练打合一,在竞技套路练习与比赛过程中用实战的心态去体会,将攻防技击动作充分展现出来,在散手比赛中注重平时演练的攻防技击动作的应用。二者虚实相生,合二为一。散手只有经套路练习,才能在技术上得到传统武术的滋养;同时套路经散手练习,在技术上才能形成具有明确攻防含义的动作。
为了使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武术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发展,国家体委于1979年发出了《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组织全国观摩交流大会进行调查。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发掘整理的号召。1983年在江西召开了工作会议,发掘整理正式全面铺开,历经3年,摸清了我国武术的现状,进行了文字、图片、录像、文献的搜索和整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与此同时,国家体委设点对散打、短兵进行了试验。后来散打、太极拳推手逐步成熟,作为全国单项比赛。目前散打比赛已经列入世界武术锦标赛项目。
中华武术还进行了国际交流,并具有相当的影响。国家和地方经常派武术代表团出国进行访问和表演,还派遣武术mansion88 app 和学者赴国外讲学和担任教练,使武术在世界各地更快地得到传播和开展。1985年,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这是武术对外发展中的历史性突破。随后欧洲、南美、亚洲等地的武术联合会相继成立。
1987年、1989年和1992年,分别在横滨、香港、汉城举行了第一、二、三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90年武术进入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竞技体坛。在1994、1998年,武术又分别成为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亚运会比赛项目。1991年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举行,1993与1995年,分别在马来西亚和美国举办了第二、第三届世界锦标赛。这标志着武术已冲出亚洲,稳步地走向世界。
结语:本文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武术功法一些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平时的时候只要多注意关注好这方面的知识,那么你也一定能够对武术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这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