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杨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24式 杨氏太极拳24式

杨氏太极拳亲族传人杨振基强调:杨氏太极拳必须练腰为主,一切动作都要靠腰带动,腰拉,腰转,腰手脚,他对每一个动作的讲解,都把对腰部动作要求,介绍的非常详细,非常到位。

赵斌先师传授杨氏太极拳套路时,强调“身使四肢”而不能“四肢使身”,所谓“身使四肢”的“身”指腰身,“使”指带动的意思,就是在练拳时通过松肩松腰引导,带动四肢运动。

它要求行拳走架时,上肢的气要沉在腰上,下肢的气也要提到腰上,真正地把腰变成周身运动的“发火点”。

对于四肢来说,不要动不主动的动,而是在腰身的支配下,由身体的转动去牵动手臂转动,当身体下沉时,让地心吸引力去引导手臂沉落,当前进式后退时,让身体带动手臂发生位移。

“身使四肢”这四个字,言简意赅寓意深刻。集中反映了杨氏太极拳身法的显明特点。

八、换位逢转必沉

有位资深的老拳师对杨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简明扼要的概括为“以松柔见长突出沉劲”。

上海杨氏太极拳名家顾树屏先生练杨氏太极拳六十个春秋,颇具功力,他认为杨氏太极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逢转必沉。

这四个字的概括很能反映杨氏太极拳区别于其它各氏太极拳的又一独特风格。

“逢转必沉”突出沉劲,不只是表现在某一拳架动作上,而且贯穿在整个套路的全过程之中,其中“逢转必沉”是一个非常明显规律性表现。

练杨氏太极拳必须打出沉劲,如果打不出沉劲那也就打不出传统杨氏大架的拳味,仅举“倒撵猴”式的练法为例,这个动作就是“逢转必沉”,是发沉劲的典型拳势。

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杨振基在〔杨澄甫太极拳〕一书中说:“倒撵猴”一式的奥妙,在于发沉劲时要松腰松胯,气沉丹田,使劲由脚而腰达手,“倒撵猴”一式如何走沉劲?

河北石家庄市赵济夫先生曾在《武当》杂志发表题为《对倒撵猴一式的练法的粗浅体会》一文,他是这样论述的:“左倒撵猴左脚退步站住后,首先要屈左膝,落左胯,周身随呼气与腰,胯,裆下沉合为一势。

这时命门后撑,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左腕背彻底松开,内劲蓄足,然后腰胯拉,随身体左转后移,重心偏于左腿,顶劲领起,气沉丹田,并下行直达涌泉穴,左掌随周身后移,向下沉落于左胯前外侧,后才是右脚掌碾正,右掌向前推出,形成沉,拉,打之势。

除倒撵猴之外,还有单鞭,云手,搬拦捶,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等等,凡是有转身的动作,几乎都要下沉的身势,这种沉劲的练习正是推手时产生“弹簧劲”的坚实基础,所以“逢转必沉”是杨氏太极拳拳架动作的一个普遍性规律。”

九、体用效果突出

太极拳的本质主要是技击,是自卫防身。杨氏太极拳更是如此,它强调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暗含发劲,藏而不露,打人不露形,它以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以柔克刚,后发先制,四两拔千斤的独特技击风格,威震武坛。

此外,太极拳又是“以体用兼备”为特征,它可以祛病健身,益寿延年,1994年9期《武魂》杂志刊登了一篇署名王文仲的文章,总结了太极拳的十大保健作用,这就是强心,养肝,补肺,固肾益脑,健脾,调气,和血,练性,怡情。但从健身的效果来看,尤以杨氏太极拳体现得更为明显。

据我所见所闻,因练杨氏太极拳,医好了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者有之,癌症病人康复者有之,心脑血管病练好者有之,多年严重的肺病不翼而飞者有之,弱患变强者有之,因坚持练拳而寿逾百岁者有之。

4/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