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85式 杨氏太极拳85式身法感悟
杨氏太极拳85式的步法
杨氏太极先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论述“上下相随”时认为,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
总须完整一气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练习谈》中强调“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脚的步型步法在杨氏太极拳85式中的重要性。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太极拳运用离不开脚步的方向和方位,脚是定向的根,盘拳离不开根,“丢根”就失去了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的基础。
功夫不上身,主要是没练下肢的脚步法)。脚下不练功,周身不易松。太极拳练掌、练拳,不练脚是半截拳。练拳先练脚,是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首先训练的科目。
拳谚说:“七分看下,三分看上”,“一步走错,步步歪”,“步不稳由拳乱”。可见脚功是传统杨式太极步法的基础功夫,毫厘也差之不得。
杨氏太极拳85式有老架、大架、小架(低架)之分,其步法、步型也各有不同,共有十八种:坐步、曲步、撤步、碾步、钓步、副步、倒插步、连枝步、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坫步、塌步、绞花步(套步)、斜步(弓步)、敛步、追步、冲步。步法歌诀为:“坐曲步撤碾钓副插,连仙分翻坫塌绞,斜敛追冲十八步,轻灵转动捕鼠猫。”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在盘拳时脚步走弧形,忌直来直去走直线步。弧形步由屈而伸,缓缓踏出,足尖由下垂渐渐变动上翘,脚跟先落地,然后足掌和脚尖落地,全面落实(左右横行须先落脚尖,然后脚掌、脚跟全面落实)。
当年金锡武先生曾说过:老架杨氏太极拳85式是承重型,体重加压在一足上碾转(卖碾)。其内涵是“步”“桩”合一,“势中有桩,桩中含势”,不许移动重心上步。
金锡武、崔毅士二师教我拳时说:杨氏太极拳85式每式都含碾步,走步要分清阴阳,两脚要虚实分明。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在盘拳、推手、散打对练时,注重脚的运用,凡太极拳虚步都暗含着各种脚法。
以当今杨氏太极拳85式新架的弓步为例:新架上步(前进),身体后坐、重心后移、前脚外撇、脚掌踏实、脚前弓、重心前移,后脚再上步踏实,体前移。
简言之,即前后“移动体重”。杨式传统太极拳老架、大架、小架盘拳上步,不倒体重,因此拳是承重型。据测算,新架前进一步为8.5秒,老架前进一步为5秒。
显然老架比新架上步速度快三分之二,即3.5秒。在技击运用时,可以发现新架不如老架应急。
当今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的弓步,在老架杨氏太极拳85式中,称为斜步(前进步)。该步功量大,走三至五步,热感从脚底蹿到腰脊之上。
斜步(即弓步)迈步,要突出五个字——“屈、碾、弧、伸、抓”。歌诀为“屈腿碾步体侧移,弧行屈伸跟着地,落胯圆裆趾抓地,气沉凝神体前移。”
该步要求前后两脚跟形成一直角,两脚跟相距长度约为70厘米,宽度(底边为长度)是自身脚长的1.5倍至2倍(体形高大者,两脚跟相距要75~80厘米)。
走步时,步幅大小要恰到好处。步幅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幅过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内气下沉和重心稳定。
无论步幅大小,都不能踏成两足跟(底边)相距小于自身脚长的一脚之内,成为直线步。不少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走弓步、虚步、仆步等步型时,容易犯两脚站在一条横线上的错误,产生重心不稳现象。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老架的斜步(即当今弓步),在其套路中的掤、挤、按、搂膝拗步、搬拦捶、栽捶、指裆捶等式迈的都是直角步型。
走斜步时要求:前腿膝尖与足尖须成为一条垂直线,且支持全身体重。内含“屈、碾、弧、伸、抓”步型,其中“碾”为碾步,是杨家拳中的重要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