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的三个学习要领
杨式太极拳是目前受欢迎的太极拳流派之一,目前学习的人也是非常多,杨式太极拳的兴起,对太极拳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关于如何学好杨式太极拳,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述一下当中的几个要领,希望大家能有所学习。
首先我们要知道,同其它太极拳一样,杨式太极也是注重全身各部位的作用,强调运动的整体性。
太极拳之动作是全身的运动,不是一部分的运动;是柔和的运动,不是剧烈的运动。其全身的运动与柔和的运动,即是连绵不断、刚柔相济的太极运动;是自然而然的趋势,不是玄妙的;而以身体的自然动作,毫无勉强矫造于其间。
何谓太极,以太极拳动作之理,以解释太极拳命名之义,毫不牵强附会玄妙之误;也不用拳术上流行的术语或口诀,作模糊影响之谈。考[太极]两字,出现《周易·系辞》。《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吾人以浅显的言语解释此语句:两仪、四象、八卦,皆由太极而生。太极是一切的原动力。两仪、四象、八卦的动,悉是太极的动。
关于“太极”的概念,是非常深远的,我们需要从空间上去理解。
宇宙一太极,人身亦一太极。人身之腹(即丹田)为太极,两腰为两仪,两手两足为四象,两手两足各有两节为八卦。
宇宙之原动力,在于太极;人身之原动力亦在于太极。太极拳之动作以腹为主。腹为人身中处,此处一动全身无不动矣。太极拳运动,不动则已,动则全身皆动。
故一动而不全身皆动都非太极也。腹即为人全身中处;腹部一动,两腰、两手、两足皆不疾而速。太极拳动作之发动以腹(即丹田)为主,不用剧烈之力,全身之动作无有不到;外面及其柔和,内里延绵不断之力, 息息增长。
所以说太极拳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一动周身皆动,周身处处皆太极才是太极拳真意。
学杨式太极拳要了解“松”、“固”、“凝” 三字的重要性。何谓“松”体要松。何谓“固”气要固。何谓“凝”?神要凝。体松、气固、神凝,渐渐可以达到太极之境界!但其所以然之故,必学拳者学到某种程度方能自我体会。
(一) 体要松
“松”字浅显的解释,就是不用力(不用强力),盖一用力,动作即不能自然。着意在用力之部分,则其他部分必不平均。不用强力,动作自然,周身普传,动作无所不到,而且平均如一,而松不等于空。勉强用力是硬的,即所谓拙力,拙力虽大,是一部分的力,而不得其中;不用力是柔的,即所谓沉劲,沉劲虽轻而小,是全部的力,能得其中。
(二)气要固
“固”字浅显的解释,就是不散漫,体松而气固。体虽不用力而气却不散漫,气不散漫,动作始能不散漫;动作不散漫,周身始能一体。如何能使气固,即把气沉在腹部,不要浮在上面。
但其深呼吸尽量扩大肺部,将横膈膜压抑下去不同。练拳之时,肩要垂,肘要堕,腰要塌,久而久之,气自然沉下,所谓心虚、腹实是也。腹实则气固,身体便有重心,无论手足如何动作,重心总在腹,得其重心,动作自如矣,故日气固则身自稳也。
(三)神要凝
“凝”字浅显的解释,就是内外相合,而能凝定也。体松,气固矣,内外不相合,决不能心之所到,即身之所到。惟内外相合,然后身心一气。肩与膀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谓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谓内三合;此六合是谓内外相合,六合则身体中正矣,身体中正,神即提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