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保健 疾病预防

什么是血液病 血液病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先天性

1、G-6-PD缺乏:我院在70年代对该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按Hb水平、尿潜血程度及并发症等指标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型,轻中型用疏肝利胆,清热除湿之复方三黄汤(茵陈、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大黄)及复方野艾蒿汤(野艾蒿、茵陈、车前草)注射液或口服,中型酌情输血,重型以西医疗法为主,结果使输血率降低,轻型已完全不用输血,中型约1/3输血。还有报道可用清热利湿、解毒、补气养血方药(白头翁、白茅根、鸡血藤、车前草、茵陈、阿胶、黄芪、生地、当归、黄花草、贯众等)。

2、β-地中海贫血:由中国国际生命医学工程院研制的补肾生血方(益髓生血灵)经北京华军中医院临床应用取得可喜疗效,经治疗患者Hb升高,临床症状改善,疗效优于马利兰而无后者的毒副作用,我院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药对杂合子基因突变型患者效果明显。治疗后患者HbF增加,γ-珠蛋白的mRNA基因转录水平升高,说明该药能促进γ-珠蛋白的转录和表达,诱导HbF合成,从而代偿了β-珠蛋白的基因缺陷。为中医治疗β-地贫提供了依据。

3、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以往治疗惟有脾切除,效果较好,但切脾后免疫机能受损,尤其在幼童免疫机能尚未健全而易发生严重感染,有一定风险。近年我们试用健脾补气养血中药治疗几例患者(轻—中度贫血),多数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显效1例。所用方剂药性温和,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适用于年幼体弱或暂不宜手术者,并能增强体质,对疗效不理想者亦有利于日后接受手术治疗。

白血病

属中医“急劳”、“血证”、“积聚”范畴。

急性白血病

(AL)

中医学治疗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中药作为主攻药

近十几年来砷剂治疗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即 M3)取得了突出成绩,引起国内外血液病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中药砷剂主要包括砒石、砒霜(由砒石升华而成,化学成分为二氧化二砷或亚砷酸)和雄黄(化学成分为硫化砷,煅烧可升华为As2O3)。《本草纲目》载“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故自古砒霜极少口服,多以外用。雄黄一般不入汤剂,只用于丸、散剂型。治病机理常用“以毒攻毒”解释。

单纯砷制剂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始于70年代,张亭栋1984年首先报道用“癌灵1号”(含砒石和轻粉)静脉给药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81例,完全缓解(CR)22例,其中以M3效果显著。后该药简化纯化为As2O3(亚砷酸)注射液。张鹏等报告用其治疗APL 72例,其中初治32例CR率73.3%,有效率99.0%,复发难治42例,CR率52.3%,有效率64.2%。现已有较多的报道,疗效逐年提高。近些年对砷剂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显示该药有细胞毒作用,促细胞凋亡作用和诱导分化作用。高浓度砷剂能诱导凋亡,低浓度诱导APL部分分化,不同浓度的氧化砷皆能降解PML/RARa融合蛋白。

复合砷制剂

青黄散(青黛与雄黄之比为7-8比2-3):1986年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周霭祥等报道治疗ANLL 6例,CR 3例,其中2例为M3。

6/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