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淋巴细胞 什么是异型淋巴细胞
3.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输血、血液透析或体外循环术后;预肪接种后。
5.移植后排斥反应。
6.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
7.其他
如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放射治疗后、应激反应、.Sezary综合征、Letterer-Siwa病、吉兰-巴雷综合征等也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的出现,可能是因机体受到抗原(病毒、细菌、原虫、药物等)的刺激后的一种免疫应答反应,母细胞化或返幼的细胞,大部分为T淋巴细胞,少数为B淋巴细胞。PAS为阳性反应,DNA含量较低,其作用与正常淋巴细胞相同。
异型淋巴细胞诊断标准&异型淋巴细胞做哪些检查?
异型淋巴细胞的诊断思路
1.询问病史
引起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的原因主要为病毒感染,其次为细菌、真菌感染及过敏性疾病等,询问病史时需注意:
(1)发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伴发热,需考虑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腮腺炎等。流行性出血热时大多出现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热型以弛张及稽留为多,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发热为周期性寒战发热交替则注意疟疾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时也可合并反复低热。
(2)起病缓急:短期内出现发热等症状伴异型淋巴细胞增多须考虑急性期的感染。而异型淋巴细胞持续增多.且无明显变化则需当心慢性肝炎,异常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
(3)接触史:因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和许多传染性疾病有关,如流行性出血热、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或原虫感染如疟疾等,故应详细询间接触史,包括疫区居留史、家畜接触史等。
(4)既往史:既往是否有结核病,疟疾等传染病史;有无肝炎病毒感染史;有无输血史;有无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史;有无特殊药物服用史,服用过程中有无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情况;有无放射治疗史;有无体外循环手术史等,详尽的既往史资料可以帮助更快的找到病因。
2.异型淋巴细胞的体格检查
(1)淋巴结肿大: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肿大为本病的特征,在病程的初二周较为明显,全身淋巴结均可累及,其中以颈后三角区为常见,其次为腋下、腹股淘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多为对称性分布,可活动,不固定,触之可有轻度压痛。病毒性肝炎可伴淋巴结肿大,但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可通过常规检测其病毒抗原或抗体和肝功能等而获得确诊;立克次体感染局限性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有自发痛与压痛,若出现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提示位于焦癫附近;过敏性疾病虽可见淋巴结肿痛,但非主要体征,停药后病情好转。
(2)肝脾肿大: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引起。
(3)贫血:免疫系统疾病和疟疾感染时可以出现贫血,而进行性贫血加重则往往发生在血液系统疾病。
(4)出血:流行性出血热时可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可以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血便、血尿,眼底出血等。当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极度低下时尤其多见。免疫系统疾病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下降时临床表现轻微。
(5)咽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多见,为主要症状,患者常因咽痛就诊,扁桃体肿大较常见,偶至中线。
(6)皮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约5%患者有斑疹、出血性皮疹、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结节性红斑或多型性红斑。有输血或药物过敏史可表现为荨麻疹,出血性皮疹伴瘙痒等。
3.异型淋巴细胞的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外周血涂片,风湿全套检查,肝、肾功能等。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在病程的第2~3周达到峰值,为(10~20)×10^9/L。分类中淋巴细胞可占60%~70%,其中具有诊断意义的是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可占10%~30%,这些细胞主要是由CD8+反应性细胞毒T细胞组成。如疟疾感染时外周血厚片可发现疟原虫。如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中血常规常提示多系异常。风湿全套检查可有助于免疫系统疾病诊断。各型肝炎病毒感染时均可影响肝功能;流行性出血热时可有严重肾功能损害。
(2)血清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如EB病毒、带状疱疹病毒、肝炎病毒的检测等;嗜异凝集试验,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呈阳性。
(3)骨髓检查: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有赖于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的培养也有助于发现病原菌。
(4)病原体检查: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包括血、尿、粪、脓液、唾液或组织等中分离病原体等。
(5)淋巴结活检:病理有助于区分感染性或肿瘤性淋巴结肿大。
淋巴细胞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常见的细胞,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了吗?通过上文大家应该了解了吧!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你知道什么是异型淋巴细胞了吗?淋巴细胞是我们体内比较常见的细胞,如果淋巴细胞偏高那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了,那时候你就要及时就医了,通过上文小编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