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紫砂 紫砂常识

紫砂壶款识 历代紫砂壶款识特点及辨别

明末清初,紫砂款识的形式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变化。试以时大彬再传弟子中的杰出者许龙文(1618-1666年)的作品为例。据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紫砂艺术家潘春芳的《<茗壶图录>与许龙文之“荆溪八仙”壶组》一文记载,1998年10月3日-ll月29日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举办的“煎茶具名品展”展品图录彩色复印本刊载的许龙文“荆溪八仙”壶组中,有5件有款识。其中梨皮泥风卷葵壶流下有小印二:圆形“荆溪”、方形“龙文”章;梨皮泥虚扁壶这两方印盖在圈足底心;梨皮泥四方壶圈足内底部钤有“许龙文制”四方阳文印章;梨皮泥菱花壶盖内钤有长圆“汉侯”印。

由此我们知道,这一时期印款的印章除了四方形、椭圆形的外,还有“圆形十方形小章”的组合。钤印的部位,也从壶底发展到盖内、流下。而第三壶梨皮泥藏六壶,底部刻有“惜馀铭”三字真书铭文,并盖有圆形“荆溪”、方形“龙文”两枚印章。这实际上是其后陈鸣远制壶刻款与印款合用的先河。

明末清初,紫砂款识的形式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变化

陈鸣远不仅继承了许龙文的衣钵,而且有所发扬光大。光大之处在于其作品将铭刻与钤印从壶底搬到了壶腹。如此便有利于切壶、切怀的壶铭的展示,吸引“眼球”。陈鸣远作品刻款的书法与印章均极佳,全赖曹廉让、杨中讷等文人朋友的相助。故而题铭、落款的形式也为文人书法形式的移用。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文人们尚退居幕后,甘当绿叶,所以作品中惟有紫砂艺人陈鸣远的款识。

乾隆朝始,紫砂款识以印款居多了。宫廷用器,有些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的年号款,有些则在器身镌刻的御诗后钤盖“乾”“隆”一圆一方两小章。这倒与其时官窑瓷品的落款方式相仿佛。民间紫砂器落款出现了图案纹印款。如徐飞龙制汉方壶,除把梢有“飞龙”小椭圆印外,还底钤山林水榭小景方印。陈绶馥制螭龙云雷纹壶底有凤舞纹样方印。其后,还有龙纹、花卉纹等。这与明末清初部分瓷器有图案款不无关系。而从篆刻史角度则可远溯汉代的图案印。

乾隆朝始,紫砂款识以印款居多了

嘉庆十六年(1811年)以后,伴随着“曼生壶”的诞生,紫砂款识的形式基本定型。这就是:第一,题铭、书铭者的落款在壶身,用刻款;制壶者、监制者、壶主人的落款在壶底、盖内、把梢,用印款。第二,如壶家自己设计、制作,常钤底印,有些也有盖印。如有监制款、堂名款等,钤于壶底,而将工匠名印盖于盖内或者把梢。规矩分明,从此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清末,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紫砂商号林立,因此紫砂器具上增加了“万丰顺记”、“福记”等商号款和“宜兴紫砂”、“龙山名砂”等广告款。此种现象,至民国益盛,不仅有印款,也有器身上的刻款,甚至有了外销产品上的英文款。其中设计的成功的,当属吴德盛陶器行的“金鼎商标”印款。一圆周内,以“吴德盛”三字组成一鼎, 四旁分列“金鼎商标”四字。不仅构思独特,而且与紫砂的古朴相得益彰。

12/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