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知识 古书籍是怎么描述紫砂壶的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道的发源地,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茶具是很有讲究的,紫砂壶就是人们非常喜欢的茶具之一,大家对于紫砂壶常识都有一些了解,那么大家知道紫砂壶特点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紫砂壶知识,告诉大家古代文献对紫砂壶的记录。
紫砂壶知识
中国历史上,对于紫砂壶的表述,早可发现是在北宋年间,是北宋仁宗时进士梅尧臣《宛陵集》所写的两首2中,其卷十五《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描写;又卷三十五《答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韵》诗中有“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的提法。
梅尧臣生于1002年与1060年去世,字圣俞,是宣城人,工诗,以源远古淡为意,与欧阳修和苏东坡父亲苏洵是诗友,他曾怀着对紫砂壶的爱好,慕名到过陶都,还留下《陶者》诗一首。其次,是梅尧臣的诗友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诗》云:‘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潇有余清。”北宋苏轼也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词句。
另外还可以从宋代诗人写的一首诗中可以看见描述紫砂壶的诗词,这首诗是《满庭芳·试茶词》云:“雅燕飞觞,清谈挥簏,使君高会群贤……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园……”这首宋词,既见于秦观的《淮海居士长短句》,又见于米芾的《宝晋英光集》。这里所说的“紫泥”、“砂罂”、“提壶”、“紫瓯”等,都是指宜兴紫砂。梅尧臣、欧阳修、功轼、米芾等都是北宋的诗人,这意味着在北宋以前,宜兴已有紫砂陶的制作了。既称“新品”,想来紫砂茶具,在北宋流行于士大夫之间为时还不很久。
但是,这些诗词吟咏,还只是文字记述所提供的线索,若无实物佐证,紫砂陶的创始年代问题仍然悬而未决。直至1976年秋,宜兴蠡墅羊山古窑址的发掘之后,创始北宋之说,才得到考古学的支持,紫砂陶的起源才算有了初步的结论。
到了元代,紫砂陶的烧造工艺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在紫砂杯与壶上锥刻铭文。据明《霁园业话》中曾记载说:“余于白下(今南京)获一紫砂罐(即壶),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孙高士何许人也?据《松江县志》说:孙高士即孙道明,字明叔,号清隐,华享人,生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在元代生活了70年。
他隐居于九峰三泖涧,博学好古,藏书万卷,遇秘本则立刻着手抄录,筑映雪斋,延揽四方名士,以校阅为乐,故人称高士,曾以其居名为“且吃茶处”。又造一舟云“山光水色”,徜徉于南甫,曾与陶南村共泛,南村制词谱,明叔以洞萧吹曲,擢歌相答,极尽讴波漂渺之思。
又海昌查维亭所藏《南郡新书》有明叔跋云:“洪武五年岁次壬子,仲夏九日已卯,在华亭集贤泗北村居且吃茶处写毕,清隐老人,时年七十有六。”由此可峰当时已有用此砂壶泡茶的风气。南京距离宜兴较近,可以推断这件紫砂壶的产地应该就是宜兴,所谓紫砂罐,即当时流行的一种紫砂陶饮茶用具。《先进录》云:“俗称壶为罐也。”另外,元人周覆道、马素常在《荆南和唱集》中,也有写到“阳羡紫砂”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