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紫砂 紫砂制壶工艺

紫砂壶装饰法 紫砂装饰艺术的详细介绍

紫砂珐琅彩

粉珐琅彩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原称“瓷胎画珐琅”,国外称“蔷薇彩”。为清·康熙宫廷御用器,清·康熙时创烧。它使用外来原料,色种多,色彩控制准确,画面有立体感。工巧精细,富丽堂皇,是一种釉上彩。紫砂珐琅彩装饰是从景德镇瓷胎装饰上引用而来。它在烧成的紫砂器胎上作画,作书,再入炉烘烤而成。主要成分是硼酸盐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溶的珐琅料中,加入适量金属氧化物色素,即成具有色泽的珐琅彩。

紫砂珐琅彩装饰始于清·康熙时期,亦盛于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制器专供“内庭秘玩”。康熙时,一般以黄、蓝、红、豆绿、绛紫等色作地,用双勾法仿铜胎珐琅形式描绘花纹。雍正时,和五彩技法结合,多在胎器上彩绘。乾隆时,仿西洋油画作画,画面人物题材增多。紫砂珐琅彩装饰器,多通行于这一时期,多宫廷器用。留传至今的画珐琅《牡丹方壶》,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件珐琅彩作品,底铭“康熙御制”款,造型为方壶,外表胎体用画珐琅彩牡丹花卉纹装饰,金碧辉煌,显得富丽华贵,制作极为考究,留有紫砂古朴、庄重之特性。另一款清·康熙制《珐琅彩四季花卉纹壶》,以菱花式壶体造型面世,壶身用黄、绿、白、粉红等色绘有牡丹、锦葵、萱草、野菊等,笔画细腻,线面清晰,红白相间,黄绿对称,辅色自然,景致宜人,简洁丰满,制作精雅,为清·康熙宫廷用壶之精品杰作。

紫砂嵌泥

紫砂嵌泥装饰,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所谓嵌泥,即所用材质是紫砂陶土,一般区别于壶体本色的其它色泥。它从壶坯上用刻刀或钢针,刻绘出所设计好的图案,在图案的凹槽内,填嵌进与壶坯烧成温度相同,收缩比例相近,泥性相融合的泥色不同的泥,组成各种图案或书法,然后用成型工具修整加工,使之服贴,完全吻合。常见纹式有:冰裂纹、开片纹、花瓣纹等,图案有山水、花鸟、人物等。较常见的题材有“水浒”、“四大美女”、“十二生肖”、“百福百寿”、“富贵吉祥”、“戏剧人生”等,一般见到的紫砂嵌泥装饰,或采用紫泥为本色胎土,红、黄、兰、绿、黑为嵌泥泥色,或采用红泥为本色胎土,紫、兰、青、黄、绿为嵌泥泥色。巧妙构思,以主题图案创意,茗壶造型与嵌泥装饰主题一致,相辅相成,立意深邃,文化气息浓厚。紫砂嵌泥装饰手段多样,形式多样,现已和紫砂其他镶嵌工艺相结合使用,以嵌泥为主体图案,另用金丝银丝勾勒图案边框,用金属、白玉、象牙、红木、珍贝、玛瑙、瓷花、钻石、釉珠等作附饰,惟妙惟肖,受到人们追捧。

紫砂描金

紫砂描金装饰,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所谓描金,原先是用在漆器中的常见的方法,一般在髹漆表面,用金色描绘。紫砂借鉴移植这种方法,直接在茗壶胎体上以真金研磨的金彩粉饰于事先设计布局好的图案上。它运用多种手法,加绘金彩,融诗、书、画、铭为一体,技法娴熟,画意清逸典雅,用笔刚劲流畅,绘画精确工整,诗画相配,显得庄重典雅。清乾隆时期的紫砂描金装饰传世品《三足描金籇书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描金山水八卦壶》(藏天津艺术博物馆)、《描金山水纹方壶》、《描金山水纹执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均是紫砂描金装饰的传世珍品。其器不光造型别致,装饰富丽华贵,楼台亭阁清晰,山水树木灵秀,而且还在描绘山水花纹的同时,描金籇书,署款纹饰无不精妙绝伦,乃乾隆时期的传统经典之作。

现代艺人在施用真金,研磨金彩的同时,还施用色素拼配的金釉、金水、金彩、金粉,用于紫砂描金装饰,其效果大不如前。

9/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