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紫砂 紫砂常识

宜兴紫砂 人们对紫砂壶存在哪些误区

宜兴紫砂壶的对外传播

紫砂壶是茶具之一种,它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茶文化和宜兴陶瓷业发展与变迁的结果。同理,紫砂壶的对外传播也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茶文化自明代开始的不断对外输出;二是中外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具体分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明代后期至清代中期,随着茶叶的出口而向欧洲的输入;二是自明末清初日本煎茶道兴起到清代晚期达到高峰的向日本的输入;三是清代中、后期对东南亚的商品化外销;四是晚清、民国时期通过博览会对欧美的宣传营销;五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向香港、台湾地区的输入。以下分论之。

一、早期向欧洲的传播

茶学家陈椽教授在其名著《茶业通史》中论及欧洲国家开始饮茶时说:“16世纪初期,葡萄牙侵入我国,欧洲人开始学习饮茶……自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荷兰船队从爪哇来澳门运去绿茶、1610年转运欧洲,开欧洲饮茶风气后,中国茶叶不断地输往欧洲各国……1650年,饮茶风气传到英国咖啡馆。”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早记录,也是中国茶叶正式输入欧洲的开始。此后贸易额不断提高,据《茶业通史》记载,“至崇祯十年(1637)一月二日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给巴达维亚总督的信说:‘自从人们渐多饮用茶叶后,余等均望各船能多载中国及日本茶叶运到欧洲。’当时茶叶已成为欧洲的正式商品。”到乾隆年间,茶叶已在对荷兰的商品输出中占据主要地位。此后,英国逐渐取代荷兰,至道光年间,茶叶又成了英国从广州运出商品的大宗,并至光绪十九年之前(1893),英国一直为运销中国茶叶多的国家,通过英国,茶叶被转运至欧洲其他国家。

如此长期而大规模的茶叶输入,使中国的茶文化在欧洲蔓延。而从晚明到清中、前期也正是紫砂壶兴盛、繁荣的佳时期。随着茶叶的输入,茶具输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尤其早期出口的武夷茶的冲泡正需以紫砂壶或潮汕手拉胚壶为主的茶具。因此,美国茶学mansion88 app 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就明确记载了这段历史事实,他在第四十九章《茶具的发展》中说:“早在16世纪,江苏宜兴的茶壶就已声名显赫。欧洲人用葡萄牙字Boccarro(大口)称谓它(Boccarro Teapots)。这种壶与茶叶同时传入欧洲,成为欧洲初茶壶的样板。”从他的这段话里可以明确两点:一是根据欧洲人对紫砂壶的葡萄牙语称谓可以确定紫砂壶是葡萄牙人早在16世纪前后随茶叶一起带去欧洲的。《茶叶全书》中附有欧洲紫砂壶海报一张,可以清晰地辨识出图上所呈现的是紫砂壶中筋囊器和花器。二是,紫砂壶传入欧洲后成为欧洲茶壶的样板,对欧洲茶具的设计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点后面会有详细论述。

上文指出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期,即明代万历、崇祯至清代乾隆年间,是中国茶叶销往荷兰的黄金时期,也是宜兴紫砂壶销往欧洲的重要开始,甚至可以说是宜兴紫砂壶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宋伯胤、吴光荣等编著的《紫砂品鉴与收藏》一书收录了早期紫砂外销的重要资料:乐宾纳在《宜兴陶艺西渐》一文里说:“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记录,为数约1635件的茶壶在1680年运抵阿姆斯特丹,伏尔卡推测这批茶壶应是宜兴产品。”“登记簿中载录了1679年由漳州运抵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的七箱朱泥壶,及次年由澳门出口的三百二十件花纹朱泥壶。”“同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记录中也提及在1699年由拿骚号运抵伦敦的八十二件朱泥壶。”乐宾纳不仅从史料上找到外销欧洲紫砂壶的证据,而且还指出“其中重要的一件是藏于丹麦国立博物馆的一个双流茶壶,上饰以浮雕松、梅及图案,盖沿缀以麒麟及像以黄金边饰。

这件茶壶可确定为在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载录的‘一个稀有的东印度泥壶,壶盖系上镀金链,四周镶有黄金边饰。’” 另有资料显示,在雍正、乾隆年间盛行一时的粉彩装饰紫砂壶也多销往国外,以满足国外买主的需要。这些史料不仅证实了紫砂壶在明末清初就随着茶叶贸易外销欧洲,而且早期以适合工夫茶法的朱泥小壶为主。由史料所记录的紫砂壶数量又可以推断,清初宜兴必有一段时间专门制作外销欧洲的朱泥壶,而且在装饰上已经采用贴花、浮雕、镶金等能够迎合欧洲审美观念的装饰工艺了。所以说历史上“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语并非过誉,陈鸣远所在的清朝前期,宜兴紫砂壶在欧洲的受宠可见一斑。

外销的宜兴紫砂壶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甚至有多个国家进行仿制。早在1667年(康熙六年),荷兰德尔夫特已出现仿宜兴壶制品,的陶瓷大师兰伯特斯·克莱夫斯在1672年发现了仿制印度瓷器(即宜兴朱泥壶)的方法,后经过多年研究,制作仿宜兴壶技术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这就是的荷兰ARY.DE.MILDE奔马款仿宜兴壶。

英国茶具的制造也始于1672年前后。据陈椽《茶业通史》记载:“富尔罕(Fulham)陶工知威特(John Dwight)模仿我国宜兴瓷的高火红色茶壶,造出英国早的茶壶。”德国人也有仿制。1709年3月28日的一个纪念仪式中,德国人波格向其皇帝奥古斯塔斯大帝宣布了六项重要发明,其中包括仿宜兴的“红色瓷器”。在第二年春天的莱比锡博览会中,波格首次公开展示其伟大发明,当地报章中一段报道说:“有以下数类器皿出售,第一类是各式餐具,如壶、茶杯……一些作品泥色呈暗红色及鲜红,有些胎质坚硬而富于光泽,打磨工细,可与宝石相比……第五类是比较便宜的器具,有点像东印度的陶器(即宜兴陶器),独特含蓄的外形却自成一格,看来比较像红蜡而不像泥,而且特别坚固耐用,如果加以修饰及打磨,直可媲美东印度陶器。”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当时欧洲荷兰、德国、英国仿制宜兴紫砂壶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这些壶泥质细润,流口、颈上、圆足多喜欢镶铜或镶金纹饰,有的还安装环形铜提梁。因黄铜、黄金光亮夺目,整器色调富丽,若再在壶腹上彩绘飞禽花卉或贴塑人物造型,则形态生动,色式俱佳。这些壶式即有宜兴紫砂壶的特点又初步具备了欧洲风格,是欧洲茶具史上重要的过渡类型。

8/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