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紫砂 紫砂泥料

紫砂泥料 紫砂泥料的好坏与鉴别

走出紫砂泥料的理解误区

宜兴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其中紫砂陶具特色。其别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的色泽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紫砂陶有壶、杯、瓶、盆等上千个品种,其中紫砂壶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等独特优点。然而人们对于紫砂泥料的理解却有误区。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紫砂壶投资价值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市场价格与日俱增。面对日益火爆的紫砂收藏市场,笔者提醒广大藏家,紫砂收藏要避开“土”的误区。

紫砂茶具因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泡茶不是茶的原味而被流传下来。这种透气性则源于紫砂泥料烧制后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气性。

因为宜兴紫砂壶为有名,所以很多人误以为只有宜兴才有紫砂泥,宜兴的紫砂泥才是正宗的紫砂泥。事实上,除了宜兴外,在浙江、喀左等地也有大量的紫砂泥。紫砂泥只有优劣之分而没有真假之分,因此说只有宜兴的紫砂泥才是正宗紫砂泥的说法是不对的。

第二个误区是,不少人将紫砂泥料误认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来的“紫砂泥”,用这种原料做出来的“紫砂壶”显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没有优势的。

紫砂收藏主要是收藏紫砂壶的艺术价值,泥土其次。所以,笔者提醒,紫砂收藏要避开“土”的误区。虽然有些稀有的紫砂泥也具有收藏价值,但总的来说,紫砂工艺比紫砂泥更为重要。

早期紫砂泥料的配比和加工

明清时期,宜兴陶工已有原料配比的经验。根据制品大小厚薄的不同,采用甲泥、甲泥绵头、嫩泥等混合配的方法。紫砂泥粜斗,古人云:“壶之土色自供春下及时大彬初年,皆细土淡墨色,上有银沙闪点,迨硇砂和制。”《阳羡名陶录》明代陶人陈仲美“好配壶土”,沈君用“配土之妙色象天错”;还有对紫砂壶“合以丹青之色”《阳羡茗赋》等记载。由此可见,紫砂陶人在明代中期就已经掌握了运用自然泥料或化工原料配泥的方法。以梨皮泥与白泥混合,烧后可得“淡墨色”,以天青、石黄则可配成“浅深古色”。

早期紫砂泥料的配比和加工

紫砂泥料,在明清时期“造壶之家,各穴门外一方地,取色土筛捣,部署迄,奔其窖中,名日养土。”《阳羡名陶录》即经选泥、粉碎,加水润湿踏练,将泥料放置地窖阴湿处陈腐备用。红泥、嫩泥、绿泥是制成泥浆状,用以粉涂于紫泥坯体的表面。明清时期宜兴陶业生产仍保持着小生产者白"奇点,所以对泥料的配比和处理,有“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

民国二十年1931后,宜兴逐步采用牛拉滚场碌碡,人推石碾粉碎陶土。1953年3月,陶都鼎建立了轧泥厂,开始使用机器加工陶土。1958年采用练泥机和球磨机等设备加工陶土,以后相继发展了轮碾机、压滤、真空练泥机等成套连续化生产作业线。为了减少硅尘污染,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于1973年开始试验了笼式粉碎陶土。1981年,国家劳动局和轻工部发款人民币125万元,帮助原料总厂筹建湿式粉碎设备。到1987年底,陶土加工已普遍采用湿式粉碎、笼式粉碎、轮碾机粉碎、雷蒙机粉碎、球磨机粉碎等方法。练泥采用搅拌机、卧式练泥机和真空练泥机等机械设备。而今,宜兴各陶瓷厂已全部设立原料车间,自行加工泥料。

12/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