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紫砂 紫砂制壶工艺

紫砂壶成型法 紫砂壶成型手法及技巧

紫砂壶的传统全手工成型

紫砂壶的传统手工制作,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项特别的工艺和文化内容,也是有价值和值得重视、传承的内容。它成形于农业文明时代,经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而成为一套完备有序的手工技艺,充分体现了紫砂艺人的聪明才智和多彩多姿的审美情趣。

这种制作方法的大特点是个体完成单个创作,因而带有丰富的个性特征,其手法也因人而异,从而使紫砂壶造型千变万化,也由于实际操作时每人出手有高低,故其作品的水平高下分明。

我们将传统手工制作茶壶的过程,在此做一番比较详细的介绍,并附有传统手工成型的全过程说明图示。

(1)打泥片,打泥条,打坨只

打泥片是制作茶壶的第一道工序。程序是将湿润适度的紫砂块泥在泥凳上展延,形成所需的厚度和圆度,要点是厚薄均匀。泥片打成后,视茶壶的大小再用矩车划成所需要的规格待用。

打泥条是把备好的泥条块用搭子捶打展延成长条泥片,平正后均匀,厚度由所做作品需要而定,划出平行,略长于所用之尺寸备用之。

打坨只和打泥片一样只是稍厚一些,敲打的泥片多为圆形,大多为左手拿泥片,右手拿搭子,边打左手边转,往往是要求中间厚,四周相对薄的泥片,整体厚度也较先前的泥片为薄,后放在泥凳中间整匀。

(2)四种基本的成型手法一围身筒、打身简、镶身筒和合身筒

笔者认为,紫砂壶的传统手工成型工序基本有四种手法,即:用泥条围圈镶接成型的“围身筒成型法”,将围圈好的身筒继续拍打凭空成型的“打身筒成型法”,用泥片镶接成型的“镶身筒成型法”,和将上下两个泥片虚坨成深浅半圆部件合为一体成型的“合身筒成型法”。多使用的,也是基本的成型技法,则是“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成型方法。

“围身筒成型法”,将泥条在转盘上围成圆筒或锥形筒,把两端叠合,用鎊皮刀斜向以叠合处一次切开,即形成能对接得很好斜接面,然后沾水将对接的切口黏连好,身筒就围好了。

“打身筒成型法”。这种成型方法是紫砂传统工艺里为关键的手法,适用于在围身筒的基础上再以左手衬在圆筒内,以右手握着薄木拍子,很自然地一拍一拍向圆筒拍打过去,逐步收口。顺序为,一般先拍器皿的底部,待口收到与尺寸一样时,就用滋泥(用与身简相同的泥料加水调和而成的泥浆)把底片黏接在身筒的收口上,翻身过来,用竹拍子去掉筒底部黏接的多余滋泥。接着开始拍打器皿的上半部,拍打至口径符合要求,再用口片粘好口面,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球鼓形的空心壶久待身简晾至一定干度后才能继续操作,并依操作程按步完工。

“镶身筒成型法”则适用于方形(包括四方、六方、八方等)器皿制品。操作程序是先按产品设计要求的尺寸配制样板,依样板在泥片上裁切,把裁切好的泥片,按器皿形制规格要求用滋泥粘贴镶接,直至完整地拼镶好一件方形或多边的身筒,然后一如打身筒的办法配制和连接其他附件。

“合身筒成型法”适用于上下两等同大小的器型,如合欢壶、合盘壶等,操作程序是把划好的泥片,先用虚坨等工具分别拍成上下需合围的深浅半球形,然后将上下两半部分用滋泥黏合,即成。

7/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