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 “三憋”要不得
立冬已经过去好一段时间了,天气在慢慢变冷,气候的变化会让很多人容易患上冬季高发疾病,例如感冒、鼻炎等等。为此我们一定要做好冬季的养生事宜。那么大家知道冬季养生需要做些什么吗?冬季养生有什么注意事宜呢?带着这些疑问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憋二便
冬天的时候天气寒冷,有一些人怕冷就憋尿或者是憋便,殊不知,这样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的危害,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长时间憋尿会导致膀胱里面的尿液越来也多,含有细菌以及有害物质的尿液没能够及时排出去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膀胱炎、尿道炎、尿痛、尿血或遗尿等疾病。更有甚者可能尿道感染蔓延到肾脏,引起肾盂肾炎,甚至影响到肾功能;研究表明,经常憋尿的人,前列腺疾患、膀胱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大便不及时排出,水分就会被肠道反复吸收,导致大便干结难排。大便中的毒素在体内积累时间过长,有害物质被肠道吸收,就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此外,长期如此,肠道中的菌群环境可能会被破坏,从而导致便秘、肛裂、痔疮等一系列肛肠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肠道癌症。
憋精
中医学认为,冬季养生贵在“藏”,于是一些人就片面地认为,冬季不要进行性生活,或即使性生活也不要射精,其实这种做法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精液如果长时间蓄积在精囊中不正常排出,睾丸便会长时间受到“高压”,可能令生精能力丧失,并逐渐导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出现身体不适;此外,性生活中若长时间忍精,还会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等疾患。所以,不论什么情况下,作为人体必需的生理过程,绝对不能刻意勉强,顺其自然才是上策。
憋在家里
寒冷的冬天,人们很喜欢呆在被窝里面不出来,特别是那些抵抗力比较差的老人。冬季阳光的照射会比较少,人的生物钟不适宜日照时间的变化,再加上在家里呆的时间久了,生理节律就会变得紊乱,内分泌也会失调,情绪更加易怒、忧郁、易疲劳,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另外,长期憋在家里还易致抵抗力下降,反倒容易生病。因此建议大家在冬天的时候不要长时间呆在家里,要多到一些空气清新的地方去散散步、锻炼一下,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调动情绪、缓解抑郁状态。
冬季养生保健“四要”
起居调养
中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感冒也会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适当添加衣物。
饮食调养
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牛羊肉、乌鸡、鲫鱼等,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还可多饮豆浆、牛奶。另外,糯米性温,有暖胃等功效,故在南北方都有冬天多吃糯米饭的习俗。
讲究食补的同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运动养生
在立冬时节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使人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还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因此在冬天仍坚持锻炼的人很少患病,正如俗话所言:“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气温的降低,人在立冬以后新陈代谢的速度会放缓,因此在此时节锻炼不宜太激烈,以防止适得其反。健身操、太极拳或跳舞、打球等运动均是立冬锻炼的不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