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 如何从脸部看出身体情况
胀痛:疼痛时伴有胀感,多因气机郁滞所致;刺痛:针刺样疼痛,为瘀血疼痛的特点;绞痛:痛如刀割,为程度比较恶重的一种疼痛,多因瘀血、结石、蛔虫等有形邪实闭阻气机所致;灼痛:烧灼样疼痛,多因火热之邪所致;冷痛:疼痛时伴有寒冷感,多因寒邪阻络,或阳虚内寒所致;隐痛:指一种隐隐约约,绵绵不休,不甚剧烈,可以忍耐的一种疼痛。多属虚证,因气血不足,阳虚内寒等所致;重痛:伴有沉重感的疼痛,多因湿邪困遏气机所致;掣痛:伴有抽掣或牵引感的疼痛,多因肝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另外,疼痛的部位、发作时间等,对判断病位、病性也很重要。
3.问饮食
一般来说,无论何病,凡是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有饥饿感者,大多为胃火炽盛,食物腐熟过快所致,称为“消谷善饥”,要用清胃火的药物治疗;食欲减退,或不欲饮食,多因胃阳不足、脾胃气虚、或湿困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所致。四川人喜食的麻辣食品有很好的开胃作用,因辛辣食品有温胃、燥湿作用,所以能醒胃助运化,从而增进食欲。若易饥多食,但形体消瘦,大便溏泻者,中医称“胃强脾弱”,即胃的功能正常,但脾的运化功能不健所致。可以选择有健脾助运化的一些食物,如莲子肉、山药、芋头等经常煮食。
4.问发热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一定要问其有无恶寒、肌肉酸痛,以及出汗等情况。如果一位病人表现为发热,恶寒甚,无汗,周身肌肉酸痛,面色白,手足不温,那么不论体温多高,在中医看来都有寒邪郁闭体表的因素,在治疗时就要用发散风寒的药物,轻者可以用生姜红枣汤,或刮痧疗法(刮颈部、背部、胸前等处,能鼓舞经络之阳气,达到散风寒之目的,此法对感寒引起的发热有很好的退热作用)。
若发热(体温通常不甚高,38℃左右)恶寒,出汗(穿少了冷,穿多了出汗),面色白,鼻塞,流清涕者,为感受风邪、营卫不和的感冒,多见于体虚者。对于这种感冒,中医有一个使用了近两千年的名方--桂枝汤,药用: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生姜3片,红枣3枚。使用准确,常一剂而愈。
还有先恶寒,后发热,继则汗出热退的发热症,称为“寒热往来”,多因邪在半表半里所致,中医称为“少阳证”。大家熟悉的“小柴胡冲剂”就是治疗这种发热的有效方剂。当然,病较重者,还是要请中医师开处方,用汤剂。否则药虽对证,但因成药剂量过小,杯水车薪,往往达不到退热的目的。
此外,还有高热,不恶寒,汗大出,口渴,欲冷饮的发热;有发热如潮水起伏一样定时而作,或定时升高的潮热;有午后或入夜即发热,晨起热退的发热等等,病性均不同,治疗也各异。
温馨提示:文中介绍了中医学中的不同症状的问诊内容及问诊的要点,希望对中医问诊知识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