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怎么办 中医来帮你
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或舒张压下降,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继发性低血压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以引起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高度的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特发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和慢性营养不良症等,以及服用降压药、抗抑郁药。
这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压也可以出现头昏、头晕等低灌注的症状。
祖国医学具有较强的治疗优势。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眩晕”、“气虚”、“劳倦”范畴,其病机多由气血不足,脑失所养所致清阳升通不顺,阴气承接障碍,阴阳失和。
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摄生调养不济所致,或劳累过度或突然大失血,以致血脉空虚,气弱血亏,心脉清窍失其充养。
通常中医将低血压分为3型
(1)气虚血亏型
病机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久病失血之后,耗伤气血以致气血两虚,脑失濡养所致。患者表现有每每劳累即发作,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或多睡,神疲懒言,倦怠食少,舌淡,脉细弱。
(2)肾精不足型
病机为脑为髓之海,肾主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之人则肾之精气不充,或年老体衰精气日亏,致使肾精亏耗,不能生髓以致髓海空虚而发生低血压。患者表现有头晕耳鸣,精神萎靡,健忘少寐,腰酸。
(3)痰浊中阻型
病机为饮食伤胃,劳倦伤脾,脾胃受损,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眩晕。患者表现有头重如蒙,胸脘痞闷,恶心欲呕,少食多睡,舌苔白腻。
中医治疗以补益气血,升举清阳,补元益脑为主。不仅能改善低血压状态,并且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根本上改善机体的虚损状态,从而使血压恢复正常,眩晕不作。
对低血压的临床辨证施治如下分三型
(1)气虚血亏型治疗以补益心脾为主,采用归脾汤益气健脾,以助生化之源,兼能补血安神,方药:人参、党参、黄芪、甘草、白术、当归、远志、枣仁、龙眼肉。
(2)肾精不足型偏于阳虚者,宜补肾助阳。偏于阴虚者,宜补肾益阴。方药:补肾助阳用右归丸,方中熟地黄、萸肉、杜仲为补肾主药,附子、萸肉、菟丝子、牛膝、龟版胶补益肾阴,鹿角胶可以填精补髓,二方均可加龙骨、牡蛎之类,以收敛浮阳。
(3)中阻型治疗以化湿祛痰、升举清阳为主,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本方用二陈汤化湿祛痰,加白术以健脾,天麻以息风,是标本兼顾之法。
倘痰郁化火,证见头目胀痛,心烦口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者,益温胆汤加黄连、黄芩以化痰清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