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医馆 中医常识

类风湿的治疗方法 试试这些治类风湿妙招

针灸治疗类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特征是进行性的关节滑膜炎症,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终导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并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如浆膜炎、巩膜炎、动脉炎等。

半数病人的年龄超过50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有所增加。

本病属中医学“顽痹”、“历节风”、“风痹”的范畴。

一、体针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上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合谷、中渚、后溪、内关、中脘、建里等。

第二组取下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公孙、内庭、下脘、水分、天枢等。

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选用双侧14~16个穴位。

另外,第三组穴位应根据受累关节或受累器官情况,选用受累关节附近的穴位或受累器官相关神经节段区内的穴位,并与上述两种处方配合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直刺合谷、内关1.2±0.2寸,直刺后溪0.8±0.2寸,直刺中渚0.6±0.2寸,直刺中脘、建里1.4±0.2寸。

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直刺公孙、太溪、内庭0.8±0.2寸,直刺下脘、水分、天枢1.4±0.2寸。

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以中等强度的捻转手法为主,捻转的幅度为2~3圈,捻转的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每穴行针5~10秒。

3、按语:治疗本病的取穴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考虑对局部机能的调节和镇痛,故取用局部穴位,如上肢的合谷、中渚、后溪、内关,下肢的公孙、内庭。

二是考虑对整体免疫机能的调节,故取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这些穴位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对本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三是考虑对脾脏功能的调节,故取用中脘、建里、下脘、水分、天枢。

脾脏是机体大的淋巴组织,发生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时,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一部分即来源于脾脏。

脾脏分布着来自T6~T10节段的交感神经,中脘、建里、下脘、水分、天枢就是分布在T6~T10节段神经支配区内的穴位。

下肢的公孙、内庭等穴位也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对本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4/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