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医馆 中医常识

耳鸣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耳鸣疗法更好

痰郁则化热,痰热郁结,循经上壅,耳窍被蒙,故耳鸣不休,所谓“痰热郁结,壅而成鸣”。

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为痰热内郁之候。

故以清热化痰为治则,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

加减: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后下。

3、活血化瘀法

久病耳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某些类型耳鸣、耳聋与耳部微循环障碍有关。对耳鸣、耳聋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测试,多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在襻周状态和血液流态上。

其中,中医辨证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环改变较为明显。该类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造成微血管痉挛,血流受阻所致。

患者临床兼有头痛如刺,部位固定,头昏,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表现。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方用通窍活血汤等。

加减:桃仁10g,红花6g,麝香0.3g,生姜5片,葱白2根,红枣5枚,川芎6g,赤芍10g。

4、利水逐饮法

痰、饮都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机体局部的病理产物,痰热而饮寒,痰无形而饮有质,饮留体内,清阳不升可致耳鸣、眩晕等。

《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证饮留中焦、下焦主症都有耳鸣。

现代医学认为利水消肿药能解除内耳前庭、迷路水肿,减轻神经压迫,促进局部淋巴回流。

辨证要点: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痰白质稀,舌质淡白,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利水逐饮,方用《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

加减:获苓15g,桂枝10g,白术12g,泽泻6g,益母草20g,防己6g,黄芪30g,车前子10g。

10/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