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视频 央视健康之路

20140425健康之路视频:常翠青讲食盐的作用

您知道您每日三餐吃了多少食盐吗?您知道您食盐的口味是偏重还是偏淡呢?那您知道食盐的作用吗?不知道没关系,今天小编就为您带来了有食盐的作用的知识,感兴趣的陪他们赶快一起来吧。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食盐

所谓的食盐又称为餐桌盐,它是对人类生存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做菜中常用的调味料。我们吃的食盐主要化学成份氯化钠,氯化钠在食盐中含量为99%,有的地方生产的食盐加入氯化钾,为了降低氯化钠的含量来达到降低高血压发生率。

同时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食盐都通过添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病,添加了碘的食盐叫做碘盐。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海域发生地震引发核电站爆炸,我国多地居民出现为防止核辐射而抢购食盐的现象,mansion88 app 表示,吃食盐能防辐射一说不靠谱,市民请勿信谣言。

物理性质

我们每天吃的盐就是说的食盐,它的化学式为NaCl, 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它属于离子型化合物,现在您知道食盐是什么了吧。

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是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由于杂质的存在使一般情况下的氯化钠为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晶体粉末,比重为2.165(25/4℃),熔点801

℃,沸点1442℃,相对密度为2.165克/立方厘米,味咸,含杂质时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盐酸,水溶液中性,不导食盐晶体(微观)电,但熔融态的氯化钠导电。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

当温度低于0.15 ℃时可获得二水合物NaCl·2H2O。

氯化钠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盐湖中,可用来制取氯气、氢气、盐酸、氢氧化钠、氯酸盐、次氯酸盐、漂白粉及金属钠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氯化钠可用于食品调味,也可以腌鱼肉蔬菜,还可以做成供盐析肥皂和鞣制皮革等日用品呢;食盐经高度精制的氯化钠还是可用来制生理食盐水,医学上用于临床治疗和生理实验,比如失钠、失水、失血等情况就可以用生理水治愈。

可通过浓缩结晶海水或天然的盐湖或盐井水来制取氯化钠。

晶体结构

晶胞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有4个钠离子和4个氯离子。

食盐的作用很广

杀菌消毒,护齿,美容,清洁皮肤,去污,医疗,重要的化工原料

化学性质

1.可以与硝酸银反应得到氯化银沉淀;

2.固体食盐可以与浓硫酸共热得到氯化氢气体;

3.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4.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单质钠和氯气。

相关制法编辑工业上用海水晒盐(也称盐田法)或用井水、盐湖水煮盐,使食盐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食盐含有较多的杂质,叫做粗盐。

粗盐经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可制得精盐。还有较多人为了补充更多的盐分,将碘元素加了进去。

生理作用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食盐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 g,其中 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氯离子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几点: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K和HPO4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在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量中,Na占90%以上,在阴离子总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盐在维持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Cl与HCO3在血浆和血红细胞之间也有一种平衡,当HCO3从血红细胞渗透出来的时候,血红细胞中阴离子减少,Cl就进入血红细胞中,以维持电性的平衡。反之,也是这样。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强酸性,pH约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和粘液。胃体腺中的壁细胞能够分泌盐酸。壁细胞把HCO3输入血液,而分泌出H输入胃液。

这时Cl从血液中经壁细胞进入胃液,以保持电性平衡。这样强的盐酸在胃里为什么能够不侵蚀胃壁呢?因为胃体腺里有一种粘液细胞,分泌出来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约l mm~1.5 mm厚的粘液层,这粘液层常被称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袭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溃疡。但饮酒会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溃疡的可能性。

此外,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 当细胞外液大量损失(如流血过多、出汗过多)或食物里缺乏食盐时,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

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一般为每人每天3 g~5 g。由于生活习惯和口味不同,实际食盐的摄入量因人因地有较大差别,我国一般人每天约进食食盐10 g~15 g。

本期嘉宾介绍

常翠青

1964年7月24日出生,女,汉族,河南人,博士,副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生化研究室主任。2000年至今担任中国营养学会常委理事;2004年至今任《World Review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顾问委员;2007年至今任《营养学报》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是运动、营养与慢性病。

1993年至1996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博士毕业;1996年至199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9年至2000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运动科学和体育研究中心任助研;1999年至今,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2002年至今,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营养生化研究室任主任。2002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2名。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