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视频 家政女皇

20130703家政女皇:刘钊讲酸梅汤的制作

夏天到了,很多人除了喜欢吃冰棍,还有酸梅汤也是很招人喜欢的一款夏季消暑圣品,酸梅有生津止渴的效果,在炎热的夏天喝着酸酸甜甜的酸梅汤,真是扫除心里不少烦躁。下面让刘钊mansion88 app 来给我们讲讲在家里如何自制好喝的酸梅汤吧。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不光是在夏天,很多人在初秋的时候,因为天气干热,不想喝冷饮又觉得白开水没味,酸梅汤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

酸梅汤虽好,但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饮用冰镇的酸梅汤,否则会引起胃痛、腹痛、腹泻等肠胃症状。中医mansion88 app 建议,可将酸梅汤加热温饮,若加入生姜一到两片,作用会更好。加姜的酸梅汤,一般的人群都可以饮用。

常温下酸梅汤容易变质,若看到表面细细泡沫浮起,说明不能喝了。酸梅汤一次喝不完好放入冰箱,平时胃酸过多、消化道溃疡者应慎用。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河北卫视,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一、酸梅汤

看了广告我们也应该知道酸梅汤是老北京的传统饮料,夏天,人们常常会买乌梅回家自制酸梅汤,酸梅汤里其实还有甘草、山楂、冰糖等原料。

二、酸梅汤的功效

”它能除热送凉,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乱、痢疾,神话小说《白蛇传》就写了乌梅辟疫的故事。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三、酸梅汤的制作方法

熬制秘诀:酸梅汤的熬制其实就是中药的熬制过程,第一次熬制完成后,再添加第一次水量三分之二的水进行第二次熬制,才能将材料中的物质充分熬制出来,而且味道并不比第一次熬制的淡多少。

1、材料

乌梅、山楂、甘草,比例大概就是3:2:1,甘草多了味会苦。还有就是冰糖(如果味道太酸或苦的话再放)。

做法

把按比例配好的材料过一下水,然后放进锅里,加入相当比例的水,大火煮开,然后小火慢熬,直到香味溢出,尝尝味道,再觉得加不加冰糖。

关键的步骤

放入材料后一定要煮开一次水,再调小火熬制。之前不要放下冰糖,等后味道出来后再放冰糖调整味道。

2、原料

乌梅100克,山楂100克,甘草10克,糖桂花5克,冰糖适量。

做法

在盆中加入一大勺清水,把乌梅,山楂,还有甘草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在砂锅中加入1000克的清水,再把泡好的乌梅,山楂和甘草一起放入砂锅中,然后用大火烧开,烧开之后,再改用小火煮30分钟,接下来往锅中加入适量冰糖,然后再盖上锅盖,煮10分钟左右的时间,等开锅以后,用小勺搅拌几下,就可以盛入小碗里了。后再加入一小勺糖桂花搅拌均匀,可口的酸梅汤就做好了。

保存

没有开封的原料,放在冰箱里保存可放三个月。

3、材料

乌梅5颗、山楂干15g、玫瑰果(洛神花)4颗、水1800ml、冰糖25g。

做法

乌梅,玫瑰果,山楂干放水龙头下冲净浮灰。冲好后放入锅内加水,大火烧开,转中小火煮20分钟,放入冰糖关火。晾凉捞出材料。放入水壶冰镇。喝的时候可以放两块冰块,肠胃不好的就不要冰镇了,也不要放冰块当天喝完即可。

4、原料

制乌梅、去核山楂、甘草、洛神花、陈皮。

做法

把原料放入清水中冼净。在砂锅或者不锈钢锅(忌用铁锅)中加入3升左右清水(可以用大可乐瓶计量),再把洗好的原料放入锅中,先用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煮30分钟,往锅中加入适量冰糖。盖上锅盖,待冰糖溶化后就可以盛入凉杯里了。还可以再加入一小把干桂花,让浓郁的桂花香气溶入,可口的桂花酸梅汤就做好了。

煮好的酸梅汤凉凉,放进冰箱里,做为家庭常备的饮料,无色素无添加,天然健康。下班后喝杯自己煮的酸梅汤,一天的疲劳都扫除一空。

四、酸梅汤的注意事项

1、在常温下,酸梅汤是很容易变质的,如果看到表面有细细的泡沫浮起,就说明已经变质不能喝了。如果酸梅汤一次喝不完,好在冰箱里存放。

2、枸杞补益肝肾、明目,对久坐案头工作的朋友特别好,配进酸梅汤里也不会上火,又增加了独特的口感。

3、每包可以煮出至少三升酸梅汤。口味比较轻的人,可以加水至四升。

4、原料用的是药用的制乌梅,而制乌梅的炮制方法就是烟熏的。所以不可避免。老北京的酸梅汤,喝得就是这个原汁原味儿。喝喝看,绝不是市场上瓶装饮料的味。

5.易腹泻,不要过度饮用酸梅汤。

这个季节要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多喝凉开水,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凉开水,每天饮水2000毫升左右。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菊花茶、荷叶茶等饮料,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但是,如果天气湿气重,脾胃不好、易腹泻的人不要过度饮用酸梅汤和绿豆汤。

本期嘉宾介绍

刘钊

北京同仁堂主治医师,执业药师,传统文化传者。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致力于医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