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课堂 科学养生

科学饮食 养生饮食的三大原则

伴随着人们对养生的越来越关注,饮食问题成了养生中重要的问题。我们经常能听到人们讨论怎样的饮食才能算是养生饮食,科学养生饮食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好处等等。而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进科学饮食的世界,来告诉大家如何科学健康的饮食

科学饮食三大原则

我们一直都关注着科学养生的饮食问题,但还是往往会忽略一些细节。可我们常常都在关注着怎么吃,吃什么养生这方面的问题,却都忽略了吃饭的时间以及饭量这些明显的东西,其实,这对于科学饮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饮食节则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寿命损

“定量、定时是保护消化功能的调养方法,也是饮食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历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千金要方》中指出:“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说的是人宜少食多餐,不宜一顿吃得很多。

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主要靠脾胃来完成。韩莉谈到,进食定量,饥饱适中,恰到好处,则脾胃足以承受。消化、吸收功能运转正常,人便可及时得到营养供应,以保证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反之,过饥或过饱,都对人体健康不利。饮食过量,在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加重胃肠负担,食物停滞于肠胃,不能及时消化,就影响营养的吸收和输布;脾胃功能因承受过重,亦会受到损伤。其结果,都难以供给人体生命所需要的足够营养。

《管子》说:“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千金要方·养性序》进而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人在大饥大渴时,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避免身体受到伤害。《黄帝内经》提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观点。这些论述都说明了节制饮食定量的重要养生意义。

食哉惟时,脾胃则可协调配合

谈到定时,早在《尚书》中就有“食哉惟时”之论,说明古人两千年前就有吃饭定时的记载。有规律的定时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机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则可协调配合,有张有弛。饮食物则可在机体内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并输布全身。如果食无定时,或零食不离口,或忍饥不食,打乱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都会使脾胃失调,消化能力减弱,食欲逐渐减退,有损健康。

我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早饭要在7点左右,午饭在12点左右,晚饭在18点左右。韩莉说,若能经常按时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则消化功能健旺,于身体是大有好处的。

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

一日之内,人体的阴阳气血因昼夜变化而盛衰各有不同。白天阳气盛,故新陈代谢旺盛,需要的营养供给也必然多,故饮食量可略大;夜晚阳衰而阴盛,多为静息入寝,故需要的营养供给也相对少些。因而,饮食量可略少,这也有利于胃肠的消化功能。所以,韩莉说,自古以来,就有“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之说。

早饭宜好

经过了一夜的休息,我们的身体与精神虽然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但是,我们的肠胃却工作了一夜。经过一夜的时间,肠胃早已将肚子里的食物消化殆尽,早餐起床这个时候,我们急需补充营养,所以我们在早餐的时候,尽量去吃一些应用价值较高的食物,提供我们身体内空虚的能量。

午饭宜饱

中午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午的活动告一段落,下午仍需继续进行,白天能量消耗较大,应当及时得到补充。所以,午饭要吃饱,所谓“饱”是指要保证一定的饮食量。当然,不宜过饱,过饱则胃肠负担过重,也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和健康。

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