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视频 家政女皇

20150304家政女皇全集:姜波讲糖醋鱼的做法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糖醋鱼的做法

食谱原料

黄鱼(也可用草鱼,鲤鱼等) 750克,白糖125克,醋50克,金糕,青梅各5克,葱10克,姜10克,盐3克,料酒15克,酱油10克,油,淀粉,姜汁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将鱼去鳞、鳍、腮,内脏洗净,鱼身两侧每隔2厘米切一刀至鱼骨,然后顺骨切1.5厘米,使鱼肉翻起。

2、金糕、青梅切小丁用开水略烫;起锅放油烧7-8成热,投入挂淀粉的鱼微火炸透,捞厨房盘中。

3、锅留底油烧热,加入葱、姜末爆香,葱、姜末捞出,放入酱油、白糖、盐、料酒、醋、姜,烧开淋水淀粉制成糖醋汁,浇在炸好的鱼上,在撒青梅,金糕丁即可。

本期mansion88 app 介绍

姜波

男,老北京旗人民俗美食家,国家级面点大师刘俊卿老先生入室弟子,高级点心技师,蜜供姜第五代传人,北京京剧表演艺术家吴吟秋先生之徒,中国烹饪学院会员,北京烹饪学院会员。

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1994届烹饪专业毕业生,北京民俗美食家,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建福宫餐饮总监兼行政总厨。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河北卫视,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鱼的营养部位

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吃鱼的人多聪明,这个说法在中国由来已久,但是你吃鱼的方法对吗?有人喜欢吃鱼头,有人喜欢吃鱼肉……看你吃鱼先吃哪,就知道你吃鱼的方法对不对啦!

一、吃营养:鱼肉、鱼脑

【鱼肉】

鱼肉具有营养丰富、口感好和易于消化吸收等优点。研究发现,鱼肉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等)、酶类、矿物质(如钙、磷、钾、碘、锌、硒等)、不饱和脂肪酸及优质蛋白等营养成分。

鱼肉可分为暗色鱼肉和白色鱼肉两种。暗色鱼肉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较多,味道较腥。白色鱼肉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少,但腥味较轻。

一般来说,活动性强的金枪鱼、鲣鱼、沙丁鱼等鱼类体内含有的暗色肉较多,活动性较弱的银鳕鱼、大黄鱼、比目鱼等鱼类体内含有的白色肉较多。

【鱼脑】

鱼脑中富含俗称“脑黄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DHA,还有磷脂类物质,有助于婴儿大脑发育,对辅助治疗老年痴呆症也有一定作用。但鱼脑胆固醇含量较高,应控制食量。

二、吃美容、吃口感:鱼鳔(鱼肚)

【鱼鳔】

鱼鳔是一种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早在1600多年前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鱼鳔的记载。该书中称鱼鳔是与燕窝、鱼翅齐名的高营养食品。

现代研究发现,鱼鳔中含有丰富的大分子胶原蛋白,该物质具有改善人体组织细胞营养状况、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延缓皮肤老化的功效。用鱼鳔制成的菜肴口感滑润、细腻。

另外,海水鱼的鱼鳔壁较厚,经常会被制成干品食用。这种干品鱼鳔被叫做鱼肚。人们在食用鱼肚前,必须提前泡发,其方法有油发和水法两种。质厚的鱼肚两种发法皆可,质薄的鱼肚油发较好。油要保持低温,当鱼肚炸到手一折就断,断面如海绵状时,就可捞出。倒入开水,使其浸发回软、挤去水分,根据需要切成不同形状,再用温水漂去油质、洗净后即可做菜。

三、吃新奇、吃情趣:鱼鳞、鱼眼、鱼唇、

【鱼鳞】

鱼鳞中含有丰富的胆碱、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及钙、硫等矿物质。胆碱具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卵磷脂具有保护肝脏、促进神经和大脑发育的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及心脏病的作用。因此,常吃鱼鳞对健康是很有益处的。人们可将鱼鳞用小火熬成鱼鳞冻食用,也可做成汤食用。

【鱼眼】

鱼眼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及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营养物质可增强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因此,经常用脑的人可常吃鱼眼。但由于鱼眼毕竟量小,营养价值不大。

【鱼唇】

鱼唇多以鲟鱼、鲨鱼、鳐鱼上唇部的皮及连带组织干制而成,主要成分也是胶原蛋白。它也属海味八珍之一,但其实没多少营养。

四、不能吃:鱼胆

【鱼胆】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mansion88 app 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险恶,病死率高。中毒较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肝大、黄疸、肝区压痛、少尿或无尿、肾区叩痛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与鱼胆的胆汁多少有关,因此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警惕!个人千万不能擅吃鱼胆,有食用要求的患者应在中医指导下合理摄入。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