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脑疝 病因症状

脑疝的诊断 教你如何诊断脑疝

脑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现在已经出现了好多的患者,有很多人对脑疝,并不是很了解,有的患者不知道脑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有些人不知道颅内因素容易导致脑疝,今天小编准备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患者。

脑疝的诊断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终病理表现。

然而颅内压增高多数是颅内占位性病变所导致的,在各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增高当中,外伤性颅内占位性病变与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容易引起脑疝。

因此,从脑疝的预防和治疗角度出发。

更有实际意义的应该是对颅脑损伤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而不是对脑疝的诊断。

可是,有些占位性病变(尤其是急性颅脑损伤后颅内外伤性占位性病变)由于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过去往往总是发展到脑疝后才被诊断出来。

因而,脑疝的诊断问题反而成为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首要问题。

近二十多年来由于CT的广泛应用,使急性颅内血肿的诊断较过去更加容易,但临床工作中切不可过分依赖CT,而忽略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对病情的综合分析判断。

脑疝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体征来考虑,同时使用一些辅助检查,如过去应甩颈总动脉造影诊断小脑幕切迹疝;

借助椎动脉造影诊断枕骨大孔疝;借助气脑造影,根据颅底各脑池的情况判断天幕疝的部位、程度及脑干形态位置等。

近年来CT临床上的应用,为脑疝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但由于患者条件等所限,其实用价值较小,尤其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疝的诊断中更是如此。

因而我们在诊断脑疝时应把立足点放在病史的调查、详细的体检、对受伤机制的分析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方向。

颅内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

如果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并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有锥体束受损征出现,同时伴有生命体征的改变,则应诊断在瞳扎散大侧有小脑幕切迹疝形成(少数在瞳孔散大侧对侧)。

临床上有各种颅内压增高征象而腰穿椎管内压力不高时应怀疑有枕骨大孔疝。

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如呼吸突然停止,则多为枕骨大孔疝所致,尤其见于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患者。

海马钩回疝严重时,多有同侧扣带回疝。

后颅窝占位性病变较大时,往往有小脑蚓疝。

椎动脉造影时如出现小脑后下动脉向下移位至枕骨大孔内或以下,即为有枕骨大孔疝表现。

颈总动脉血管造影侧位片可见前脉络膜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在近端被疝出的脑组织压低。

在大脑后动脉通过天幕切迹的地方有成角的现象,或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等向下移位呈弧形、切迹或变直。

前后位片可见上述二血管有向中线移位的表现。

总体来看,凡患者在临床上已形成脑疝,必需具备如下条件。

①患者一定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②除部分慢性枕骨大孔疝的患者外,患者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③患者生命体征改变;

④具有脑疝的特有症状,如天幕疝患者生命体征有改变,枕骨大孔疝患者呼吸停止。

但具有上述条件的患者不一定都有脑疝。

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