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脑疝 预防护理

脑疝的预防 怎么预防脑疝

脑疝的诊断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脑疝与非脑疝的鉴别、两类常见脑疝的鉴别。

1.意识一个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其意识由清醒到发生障碍时,则表明有脑疝形成之可能。

除部分慢性枕骨大孔疝患者外,其他急、慢性脑疝的患者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但在急性颅脑损伤与其他颅内脏增高患者中有意识障碍者不一定都是脑疝。

2.瞳孔和眼外肌

(1)两侧瞳孔均散大

①从眼外肌方面来判断

当两侧瞳孔均己散大.或因某种原因(曾用散瞳剂或缩瞳剂、白内障等)不便于检查瞳孔时,如两侧提睑肌的张力稍有差别。

其张力较低的一侧,往往系动眼神经首先受压的一侧,并常为首先发生脑疝的一侧。

②从缺氧方面来判断

在解除缺氧后,经某种降低颅内压的处理或气管切开解除呼吸道阻塞后,如两侧散大的瞳孔均缩小,则常表明与脑干急性缺氧有关;

如一侧缩小而另一侧仍然散大,则散大侧常系动眼神经受压侧,并且可能是脑疝侧,同时也说明缩小侧之所以缩小,与脑干缺氧有关;

如两侧瞳孔仍散大则应当考虑是否为病程近末期,既可能是脑干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缺氧性或其他器质性的损害。也可能是两侧仍有脑疝形成。

③从手术的效果方面来判断

假如小脑幕切迹疝系由颞区的硬脑膜外血肿所引起,清除血肿后,通常是对侧瞳孔首先缩小,再是血肿侧缩小。

而且常在瞳孔恢复正常后眼外肌才恢复止常;如血肿侧已缩小,对侧仍散大,则应当怀疑是否有脑疝存在。

如果手术中颅内压已明显降低.手术侧瞳孔缩小,对侧仍散大,转瞬间颅内压又增高,手术侧卫散大,也应当怀疑对侧是否有脑疝,而且还要想到对侧有一巨大占位性病变存在的可能;

如果手术后病情一度好转,散小时后再出现这种情况,除考虑对侧有无脑疝外,还应当考虑到手术侧又有血肿形成或发生积渡,或脑挫伤脑水肿、肿胀所致。

手术后对侧瞳孔已缩小,同侧瞳孔仍散大,或有缩小又未达到正常,如颅内压太高,减压又不充分,则表明脑疝未解除;

如颅内压不高,减压又充分。

则为动眼神经受压时间过长发生麻痹或其他原因所致。

手术后两侧瞳孔仍散大,如颅内压高则表示脑疝未解除;

如颅内压不高,则表示动眼神经麻痹或其他原因所致。

(2)两侧瞳孔尚有大小差别

假使瞳孔较大侧的对光反应较灵敏,眼外肌无麻痹现象。

较小侧对光反应减弱,提睑肌的张力较低。

常说明脑疝位于瞳孔较小的一侧。

此乃系脑疝早期,副交感神经纤维尚处于受刺激的阶段所致。

如果伤后立即发生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或者还伴有眼外肌、三叉神经第一支麻痹等症状,而病情尚不稳定,甚至意识完全清楚,另一侧的瞳孔及眼外肌均上正常,诊断时则要考虑到是否为单纯的动眼神经损伤、眼球内出血、眶尖部骨折、此侧曾用散瞳剂或视神经损伤。

诊断时必须联系病程进展、其他体征及对侧跟部的症状。

但是也应考虑到,在这些情况的基础上,在其同侧或对侧仍有可能发生小脑幕切迹疝或枕骨大孔疝。

①原发性脑干损伤

常常在伤后立即出现两侧瞳孔大小不等,一侧或两侧时大时小,对称性缩小或散大,对称性或不对称性的对光反应改变或伴有跟球位置异常等。

如果在这种损伤的基础上发生小脑幕切迹疝或枕骨大孔疝,则不一定发生前述那些有规律性的眼部症状。

②枕骨大孔疝

枕骨大孔疝时,瞳孔初常为对称性缩小,继而散大,对光反应也减弱继而消失.这是脑干急性缺氧时损害动眼神经核的结果。

枕骨大孔疝与小脑幕切迹疝的鉴别诊断见表。

(3)锥体束受损征

在诊断小脑幕切迹疝时,对偏瘫评估时还要考虑到下列几点。

①一侧锥体束在任何部位受损都可能引起偏瘫,如系直接损伤运动区、中脑脚、脑干等处,伤后立即出现症状,有的逐步显示出来.

如血肿逐步增大后使运动区受压或脑水肿波投到运动区等,这种情况的偏瘫是继发性的,是缓慢出现的,与上面提到的因脑疝所致的偏椎无从鉴别,在脑疝症状明显化之后也根本无从分辨何为引起此征的主要原因。

②脑疝引起的偏瘫是与脑疝的其他症状相应且合并出现的,是逐步发腱而来的,不会是孤立的。

③脑疝引起的偏瘫常为轻瘫。

④有发生一侧去大脑强直,应与偏瘫鉴别开来。

⑤脑疝晚期病例常有双侧。

总结:经过上述的讲解,现在大家对脑疝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它预防与治疗,在生活中,脑疝的患者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饮食适当可以有效的治疗脑疝,患者还是要多了解脑疝的内容,对患者的康复有好处。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