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十大辩证关系中

上一篇文章小编已经和大家介绍了孙式太极拳十大辩证关系中的前三个,接下来小编再为大家讲讲当中稳与灵、松与紧、曲与直的关系,希望大家能够耐心阅读,相信一定可以进一步提高陈式太极拳的学习。

稳与灵

稳,是指我们的步法要练好,如老树盘根一般。

拳经云:形式沉稳如泰山,身体轻灵似飞鸟。两者似乎不可兼得,然而又必须统一于一体。须先稳后灵,稳中求灵。

过于求稳则失灵,过于求灵则失稳。稳非固定之稳,而是动中之稳。灵非飘絮之灵,而是有根之灵。无稳则发力无根,放人无力;无灵则形势呆滞,放人无机。曾有前辈武师说过,即使把你的双腿捆在木桩上,可算是够稳了吧,但你的腰、胯、肩、手都无力,也还是一样可以把你打倒,腿不倒,腰倒。

所以说,要做到稳重有灵,灵中有稳。

有些人总以为练拳的架子是越低越好,架子低,步子大,肯定要稳得多,但这样一来,灵活性必然会减少,而且从生理上讲,架子太低也不利于腿部气血的流通,年轻时尚无所谓,中年以后恐不利于行。

会练拳的人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中庸”之点,求得事实上的佳高度结合点。孙式太极拳要求架子的高低以膝盖处无死弯子为准,也就是角度不得小于直角,而初学者应适当高些,比走路略低些就行了。

松与紧

紧,肌肉用力作功之收缩也;松,肌肉不作功,不用力也;二者都是人的本能,天性,却又都是后天锻炼出来的功夫,非积累功力不足以有也。

松,要求我们学会放松,松与紧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大凡人在未练之前,只有散而非松,只有僵而非紧。不用力时是散的,一用力便是僵的。松与散,僵与紧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身体是否在意念的控制之下,如果是有序、可调控的状态,则不用力时是松,用力时是紧。若处于无序、失控的状态,则不用力时是散,用力时为僵。

要松而不散软,紧而不僵硬。无松无以谈紧,无紧无以用松。松为蓄,紧为用。越松越紧,欲紧先松。

发人时力走惊弹,如抽软鞭,如被电击。松者,弛也;紧者,张也。古人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意思是:只紧不松,谁也不能做到;只松不紧,谁也不愿做到;只有一松一紧,才是正道。这里所说的松和紧,都是通过练功而达到的。

松,就是一点多余的力不用;紧,就是把所有的力都用在一点上,两者相反相成,松紧协调之极致,就是整,周身一体。

对于初学拳术者来说,一开始要从用力入手,比较容易找到门径,若起初就强调不用力,则虚无缥缈,无所措手足矣。会用力而逐渐减力,较之不会用力而逐渐加力,二者孰易孰难,岂非立判。松与紧既矛盾对立又是互为依托的,人全放松是不可能的,除非是躺在床上,若是站在地上,必有其它的地方在紧着支撑着身体,才换来了别的部位的放松。

反之,若没有其它地方的放松,全身都在紧张着,就等于全身都被捆绑住了,局部的发力也不可能做得脆快利索。

这与太极理论中的阴阳关系是完全相符合的,阴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矛盾与对立,更主要的是它们之间的统一与协调,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松紧也是如此,有松有紧,松紧协调才是道。软鞭可以打出响来,而木棍不能。总之,该紧的地方要紧到家,该松的地方也要松彻底,方能松紧有度,收放自如。

曲与直

劲以曲蓄,力以直发。曲蓄则游刃有余,可以引进落空,直发则猝不及防,有如迅雷击地。古人云,大丈夫能屈能伸,委曲求全,都说得是曲的重要性。不曲就不能保全自己,就不能化掉对方的打击,也就不能实现后的直。

所谓“站直了,别趴下”,“宁死不屈”,都只是精神上的意义,在实际操作上是不可能的。兵法云“避实击虚”,“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其中“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走直线都是愚蠢的,看起来距离短,可是因为目的太过明显,易于为人所察觉,所以往往反而达不到目的。

只有曲线运动可以极大地保持运动的隐蔽性,使人在攻击我时找不准发力点和方向,而我欲攻击别人时则让其无所适从,防不胜防。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即在不知不觉中就移开了外力的方向并将其化为无的之矢。

有句歇后语“西瓜掉在油篓里——又圆又滑”,是说人处世圆滑,试想,如果这个又圆又滑的球再不停地旋转起来并做着不规则的曲线运动,试问,对这样一个目标要想一击中的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吧!在太极拳中的曲就更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要想以柔克刚,就必须舍己从人,做柔和的曲线运动,在不断变化的曲线运动中,使对方的打击力消耗殆尽,从而为自己的反攻创造了前提。

非曲无以化,非化无以打,非打无以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唯曲方可通禅,禅者何?顿悟也。能悟到曲之妙用,拳中三味可得也。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