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论太极拳推手十大阴阳关系

太极拳中的推手是一项两个人进行的实践运动,当然单人也可以练习。太极推手是需要有灵活的头脑和很好的反应能力的,因为它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不断的进行着招式上的变化,思维是很重要的。

一、动与静

动与静相结合,静也是动,动也是静。

太极推手特别强调“动中求静,以静制动”的原则。李亦畲老师说:“心不静则不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静”。心不静,自身散乱,自立尚且不稳,何谈推手取胜?所以拳论:“能动能静,道之圣也,动而不静,道之病也”。静不是思想空虚,消极地待敌来攻,而是心静心专,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全身处于整装待发般备战状态。这样就不会盲目乱动,而是意念先行,沉着稳定。“彼不动,我不动,彼若动,我先动。”似动似静不露形,即达到思想家王夫之所说的“静即含动,动亦含静”之理想境界。

二、刚与柔

太极推手要求动作柔韧缠绵,顺行不悖,不丢不顶,不即不离,以柔为主。如果刚而不柔,则如枯木之僵脆,易遭摧折。且动作呆滞不活,缺少弹抖之力,动则露形,易为敌乘。但如柔而无刚,则必过柔而不坚,软弱无骨,同样缺少灵活性与抖弹之力。与人推手,易被对方切入压扁,被人得实。“太极推手乃柔中寓刚,棉内藏针的艺术”。以柔为主,就是使筋肌骨节经常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柔中寓刚,就是使骨骼、肢体、筋肌保持相对稳定性。这样,搭手后肢体就像装上了弹簧,彼逼我弛,彼缩我张。因为发劲前充分放松,发劲时快速极度收缩,就会产生极大的爆发力。拳谱云“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摧迫不捷”,就是这个道理。刚与柔又是阴阳交替,相互转化的。一般说来,进攻时以刚为主,退守走化时以柔为主。必须根据推手中攻守不断变换,劲力不断变化,及时调整劲力刚与柔中的主次,多少、大小的比例。这样,就能进攻得法,顾守有方。

三、虚与实

在推手中要注意手足的调节变化,需要不断的虚实转换。

拳论用轻、重、沉、浮四个字概括了十二种虚实状态。如双重、双轻、双沉等等,推手中常见的毛病是双重和偏轻、偏重。双重容易形成“顶牛”。偏轻偏重都容易失之平衡。轻与浮是虚,但浮是过虚,全然无力。轻则是虚中寓实,恰到好处。重与浮是实,但重是过实,以致肢体僵化失灵。沉是实中寓虚,稳重而不失灵巧。所以合格的虚是轻而不浮,合格的实是沉而不重。两手两足要一虚一实,左手右足要一虚一实,右手右足也要一虚一实。做到了虚实分清,虚实适度,并能因势调整虚实变化。就能在推手中保持重心稳定,肢体平衡,保持佳竞技状态。

四、蓄与发

没有蓄劲,就没有发劲,蓄劲是发劲的准备。人体有五弓,蓄劲时周身屈曲,呈蓄劲状态,大脑与肢体彻底放松,深长吸气,将劲蓄足,就像射箭前拉满弓一样,得势时周身松沉一屈(屈身、屈腿、屈足、屈臂、屈指),然后突然一紧,全身肌肉猛然收缩(蹬脚、直腿、挺腰、长身、伸臂、弹指),结合吐气,提起全副精神,干净利落地将爆发力发放于对方,就像满弓射出的利箭一样。所以发劲是蓄劲的目的,蓄劲的效果。推手发劲的关键是全身内外合一,用整体劲,这样就会形成极大的威力。

五、开与合

开劲是化开之意。对方攻来,我即用轻柔之劲化开引进,使之落空,然后聚全身之气合发之,使之无法逃避。拳论云“引进落空合即出”,是这个意思。开劲要用腰腿之劲,不要用臂硬开。合劲同样要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气贴脊背,气沉丹田,用腰腿整体之劲发之。开劲与合劲是一对矛盾,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一开一合,交替运用。所以又合称开台劲。

六、呼与吸

推手是需要正确的呼吸提供氧气,这样可以减少体能的消耗的。

其基本规律是当蓄劲、走化时为吸,发劲出击时为呼,吸气宜轻缓细 长,将劲蓄足,呼气要短促有力,有利于肌肉骤然收缩,产生巨大能量。“呼气时击人不狠也狠”。但是推手时不论急应还是缓随,不论蓄劲还是发劲,虽然要遵循上述呼吸的规律,但呼吸宜顺其自然,不要把意识硬性贯注到呼吸上去,否则就会引起气血上涌,出现气促的不适感觉。《十三势行功心解》说“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就是这个道理。推手中蓄吸发呼的自然调节配合,是靠平时勤走架过程的刻苦练就的。练习走架时一般进行逆腹式呼吸,并按蓄吸发呼的原则习之,但也应以顺其自然,循序渐进为宜。除上述原则外,还有从其它角度上讲,呼吸结合了拳势动作,一般情况下,以手臂伸屈为伸呼屈吸、以躯干俯仰为俯呼仰吸、以身法的进退为进呼退吸、以身体降升为降呼升吸、以内在劲路的虚实为实呼虚吸、以外形的开合为开呼合吸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七、攻与守

在推手中攻为阳,守为阴,守为攻创造条件,攻是守的目的。当自己处于背势时宜守势,引走化解对方来势劲力。己处顺势,彼处背势,即乘隙进招攻之。所以攻与守是相互依存,交替进行的。“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即是守,守即是攻”。不论主动进攻,还是被动进攻,接触性防守,还是非接触性防守,都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粘连缠随,引化走发,自能攻守相宜,得机得势,克敌制胜。一般攻时身进,守时身退,但守势中当引化得势时也可伺机发劲攻之,不论活步推手中的进步或退步,还是定步推手中弓步进身或后坐退身,都不能单靠腿部肌肉收缩蹬屈产生的拙力,而要上下肢配合协调,就像一位武术家所描述,“把身躯设想为一座古钟,那么钟锤前后摆动象征着身体重心的移动”。这样就不会发生膝、踝不适,影响身法步法的灵活性。在太极拳走架与推手中手臂一般要求“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过曲则与对方距离不适,进攻时劲力不易发放到对方身上,而且动作幅度过大露形易于暴露。防守时易为彼方切人压扁,于己不利。手臂太直,则防守时肢体僵脆没有弹性,进攻时蓄劲不够,发劲不狠,动作呆滞,易为彼乘,所以攻守中一定要掌握好手臂曲直适度及相应变化,处理好曲与直这一对阴阳辩证关系。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