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比赛 泰拳的起源以及练习方法是什么
泰拳和散打有什么区别
首先,从发展的时间来看,中国散打早产生于5000多年前,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因为中国数千年的灿烂文明 ,使其深受文化、道德、伦理的影响。而泰拳只有500多年的历史,是泰国的传统搏击项目,几百年的历史中与邻国的战争十分频繁,逐渐形成了古朴粗犷的、近似野蛮的、具有极高搏击实用价值的泰拳。以腿法为主要进攻技术,以肘膝进攻为主要特长,以强攻硬取为主要风格,在其竞赛规则的指导下,徒手进行搏斗,逐渐成为具有泰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再者,从二者的特长来看,散打是把摔法(特别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快摔理念)在擂台上运用得好的,特别是在拳法、腿法与摔法的结合上,散打已经是做到极致了。散打主要以踢、打、摔、拿为主,动作变化多样,强调技术的综合性,鼓励多花样、精彩,以灵活多变的的腿法和独特的快摔技术著称,其踹腿能力和快摔技术而使对手防不胜防,与泰拳形成鲜明的对比。
然而泰拳则动作缓慢,节奏迟缓。膝、肘进攻再配合箍颈技巧则是泰拳的一大特色,这也是泰拳手能在国际赛场扬威的重要武器,这也造就了泰拳凶猛有力,极具攻击力的特点。接着来比较一下散打和泰拳的腿法的不同点
首先说正蹬
散打和泰拳的正蹬的区别主要是在着力点上,散打是以脚跟为受力点攻击对方,而泰拳则是脚背。本人在实战中更习惯采用泰拳的正蹬方法,在动作上更自然也更容易阻击对方。而散打中特有的侧踹也一直被不少人所诟病,作为主动进攻的一种腿法,侧踹以其犀利的直线进攻在很早很早以前的散打比赛中被选手常用于擂台赛场上,当然这只存在很早很早的散打比赛。
因为侧踹的缺点也明显,预动太大,难以对对手进行有效的杀伤,而且很费体力,因此在现在的比赛特别是商业赛中,这种腿法也快被选手抛弃了。下面说一下散打鞭腿和泰式扫腿的区别。散打鞭腿首先是要提膝,然后再把小腿甩出去以脚背去踢打对方,鞭腿的涵义也是指小腿像鞭子一样去攻击对手。而泰拳中的另人望而色变的扫踢则没有提膝的动作,直接把腿抡起来,小腿和大腿连成一体,到高点了再转向扭胯。大多数泰拳手踢出的扫腿都是用胫骨攻击对方,这也是扫腿与鞭腿大的不同。
然后从搏击的理念来对比一下二者的区别
一个是采取的得分制,一个则是采用的减分制,这也注定了二者在赛场上的风格不同。泰拳手在场上都是硬碰硬,泰拳格斗式的拳架要比散打的高,这也适合泰拳手的打法。泰拳手在场上前几局纯粹就是拼气势拼内功,在后一局才会放开火力进攻。
而受传统散打打法的影响,散打选手的步法非常灵活,在赛场上更乐于通过刷分来赢取比赛。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选手容易在前几局就耗尽体力,容易在比赛的后关头因为体力不支而输掉比赛。因此散打选手在学习一段时间的泰拳后,打法也会硬朗许多,特别是在与泰拳选手对抗时依然不落下风。
接着我们从身法的灵活性和招式的多样性来分析一下泰拳的弊端:中国散打手的身体比较灵活,反映灵敏,并不提倡在赛场上和别人硬打硬拼,但是泰国拳击手却截然不同,看他们的技巧,与人接招时,就是下压拳、直拳,很少有上勾拳,左一下右一下,很慢;腿法也不多,就是低扫腿,偶尔也发里和腿,但却不高,而且,明显感觉速度不够,发腿隐蔽性不大。
后从比赛规则对两种武术的影响来看二者的差别
认为散手的技法是以增强体质,交流技艺,防身自卫,提高技术水平为出发点,从传统武术徒手搏击术中取舍动作,使散手成为体育,即寓技击术于体育之中。由于决策正确、方法得当,散手运动才得以顺利的开展和推广,从现在的散手运动形式来看,散手与其它运动项目基本相同,属于体育,但又突出地反映出武术的特殊本质——技击性,同时又明显地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技击术,不包含致人于死地的绝招妙计。
散手规则严格规定了不准向对方后脑、颈部、裆部进行攻击,也不允许使用反关节动作及肘、膝的技法,但可以运用武术各种流派的技法。然而,泰拳却不同,由于受到泰拳竞赛规则的制约,泰拳的技术及竞技能力的培养更加倾向于简练实用,与其他搏斗性项目相比更加崇尚进攻的力度,显得残酷刺激;
另外,从泰拳的技术结构看,它的腿、拳、肘、膝的进攻凌厉干脆,防守多以阻截为主要方法,防守反击硬打硬攻是其主要的战术意图,这也决定了泰拳技术动作简练、注重实用。
正是因为技术动作的简练,没有复杂的战术组合,所以它显得容易推广,又因为的实用,比赛时激烈的对攻,以及对人们原始本能的唤醒与激发,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在泰拳的对抗比赛中,其竞技能力表现为技术、技能、心理和战术的有机综合,但技术和和技能的发挥运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于是要求技术动作简练、注重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