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运动 武术

泰拳比赛 泰拳的起源以及练习方法是什么

中国功夫门派众多,包罗万象,所以中国功夫只是一个代名词,并不能具体表示是那一类拳法,因此我只能以具有可比性的散打与泰拳做比较。散打的基础是中国功夫 ,从技术理论上无疑是十分强大的,这是其他拳术无法比拟的,但是,这也导致了中国的武术运动员过于看重技巧、套路等理论上的东西,强调个人的修为,而不重视实战,对攻击力量的和抗击能力训练不够。

从中泰5场对抗赛来看,中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普遍好于泰拳手,但力量大多逊于对方,从比赛结果来看,中方力量好的运动员由于力量上能够与泰方抗衡,技巧又好于对方,往往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而技巧型拳手打人一下,对方毫不在意,打他一下便吃不住了,终输掉比赛。

所以单从比赛的角度上看,与泰拳手对抗我们应该选择力量好的运动员,而从训练上来看,力量、速度、技术这三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力量和速度,再好的技术也难以施展,没有速度的力量在对抗中毫无意义。

1、泰拳与中国散打的技术体系相似

泰拳与中国散打属于同一项群的对抗性搏斗项目,具备技术的同源性,都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在各自的文化土壤中培育成长起来的民族传统的技击项目。

由于文化的差异,制订的竞赛规则有所不同,它们的技术特点各有偏重,中国散打注重“点数获胜”,要求快速灵巧,战术组合灵活多变;泰拳则注重“能够削弱对手的能力”,技术更为直接简练,硬打硬攻的战术意图明显,随机变化较少,崇尚进攻,将防守寓于进攻之中。

在攻防技术运用过程中,泰拳更加注重进攻,而其防守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其主要技术手段有:腿踢、拳击、肘击、膝击,各级别的拳手运用腿法、拳法、肘法、膝法进攻的比例均不等;

防守技术有:截击、格挡、阻击等手段,注重直接对抗,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抗击打能力。泰拳在进攻技术的组成中,腿法成了主要的进攻手段,其次是拳法、膝法和肘法,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年来的有关泰拳的各类比赛的技术统计中得以验证。

而中国散打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快摔、腿踢、拳击,快摔技术进攻较其他技术的运用为多,肘、膝技术的运用则十分少见,防守技术以距离防守和躲闪较为常见,直接对抗相对较少,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不强。

2、泰拳动作简练、注重实效

泰拳竞赛规则规定“能够削弱对手的能力”的进攻才能得分,由于受到规则的制约,泰拳的技术及竞技能力的培养更加倾向于简练实用,与其他搏斗性项目相比更加崇尚进攻的力度与强度。

另外,从泰拳的技术结构看,它的腿、拳、肘、膝的进攻凌厉干脆,防守多以阻截为主要方法,防守反击硬打硬攻是其主要的战术意图,这也决定了泰拳技术动作简练、注重实用。中国散打由于受到“点数获胜”规则的限制,更加强调技术的战术组合运用,以灵巧变化为主,缺乏激烈的对攻场面,动作的简练实效相对不足。

泰拳腿法进攻技术使用频率占48.8%,其次是拳法占28. 3%,第三是膝法占15. 5%, 第四是肘法占7. 4%,这与比赛选手及对手的具体情况有关。腿、拳进攻均在双方有一定的距离时运用,实战中双方从对峙到进攻的情况多,这决定了腿、拳的进攻次数。

在比赛中,双方贴近或缠抱的情况相对较少,膝、肘的进攻亦相对较少。泰拳的这种缠抱后肘、膝攻击被称为“内围”技术,

泰拳的“内围”技术独具特色,泰拳手运用“内围”技术较其他国家的拳手更为熟练,在比赛中屡见成效。泰拳在练习时采用腹式呼吸来增强抗击打能力,比赛时多采用立体进攻,进攻凶狠、硬打硬攻、意志顽强,以及运用其特有的“内围”技术,充分调动身体可利用的各个部位直接参加攻防的行列,显得更为简单明了。相对中国散打而言,肘、膝技是泰拳的独特技术,中国散打在比赛中也可以使用,但是运用很少而且技术还很不成熟。

1999 年中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的技术统计表明,比赛中缠抱的次数出现多,其次是搂抱摔,两者的比例少是:19% +12.6% =31.6%,多达28.2% +14.6% = 42.8%[5],而且在缠抱后双方除了抱摔,很少再有进攻手段,表现出缺乏强力对抗的中庸特征,技击特点不够明显。

结语:上面就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关于泰拳的只是,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这是一种值得大家去学习的武术,实战性也是很强,可以提升的自我防御力,避免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好的意外发生。

16/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