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 饮食顺时而动
编者按:四季饮食,都不是不一样,不拘一格的变化会造成身体的不适。要再适当的季节吃适当的食物。下面来看看四季饮食,顺时而动。
四季饮食:顺时而动,不拘一格
《礼记·内则》曰: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注:酸苦辛咸,木火金水之所属)。多其时味,所以养气也。四时皆调以滑甘,象土之寄也。孙思邈曰:春少酸增甘,夏少苦增辛,秋少辛增酸,冬少咸增苦,四季少甘增咸。《内则》意在乘旺。孙氏意在扶衰,要之无论四时,五味不可偏多。《抱朴子》曰: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味克五藏,乃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伤者,当时特未遽觉耳。
健康饮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仅就四季来说,就充满玄妙的变化。《礼记·内则》中明言,春天该多吃酸食,夏天多吃苦食,秋天多吃辛食,冬季多吃咸食。这酸苦辛咸其实是和天地五元素中的木火金水相对应的,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对自身养气很有帮助。但同时需要记住,四季之中要以甘甜来调节,就像金木水火土构筑了土石万物的基础一般。
饮食之所以要跟着四季变化而变,主要是因为四季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变化的缘故,而且饮食是一门复杂而艰深的学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所能约束的。于是,药王孙思邈又说,春季少吃酸多甜食,夏天少吃苦多辛食,秋季少吃辛多酸食,冬天少甜食多吃苦,不过总体上一年四季需要少吃甜食多吃咸的。
可以看出,《礼记·内则》中饮食之说和孙思邈的观点产生了差异,但这并不是中医理论的矛盾,相反,二者是基于同一个理论基础延伸出的类似观点,只不过二者出发点不同:《礼记·内则》的意图在于使健壮者更加强壮,而孙思邈则主要针对身体虚弱者而言。不过,无论是《礼记·内则》的看法,还是药王的观点,老人四季养生重要的是,四季饮食要论味,但五味不可偏多。
身体健康,即人体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任何与健康有关的事都要遵从适度原则,饮食也是如此。曹老先生引用《抱朴子》的话说:“酸食过多对脾有害,苦吃多了伤肺,辛食过多对肝不利,咸食吃多了对肾不好。”由饮食导致的五脏受伤,或许当时并没有特别的感受,但长期积累后,就会在其他的病症上表现出来。因此,老人四季养生要防微杜渐,要因季节变化而相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