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医养生 中医理论

湿气重总不好 那是你没掌握这些调理秘籍

在潮湿闷热的季节,不少人会感到身体沉重、困倦乏力,仿佛被一层无形的枷锁束缚。清晨起床,舌苔厚腻、大便黏腻不爽,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湿气过重信号。湿气作为中医理论中的六邪之一,长期积聚体内,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学会科学调理湿气,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湿气重怎么调理?

湿气产生的原因

湿气的形成,与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常熬夜加班,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会损伤脾胃,影响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导致湿气内生。此外,长期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以及油腻、甜腻食物,也会加重脾胃负担,阻碍水湿代谢。从环境方面看,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如地下室,或者在阴雨天不注意保暖,湿邪就会趁虚而入,侵犯人体。

长期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以及油腻、甜腻食物,也会加重脾胃负担,阻碍水湿代谢

中医调理法

1、艾灸

艾灸是中医常用的祛湿方法,通过燃烧艾草,借助艾火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效果。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都是艾灸祛湿的常用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是调理脾胃的要穴;中脘位于上腹部,能和胃健脾;关元则在下腹部,有培元固本、利湿化浊的功效。每周进行2-3次艾灸,每次15-20分钟,能有效排出体内湿气。

2、拔罐

拔罐也是祛湿的有效手段,它通过负压吸附在皮肤表面,使局部皮肤充血,促进气血运行,排出湿气。在背部膀胱经进行拔罐,效果尤为显著。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拔罐能疏通经络,加速湿气排出。但拔罐需由专业人士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皮肤损伤。

拔罐也是祛湿的有效手段,它通过负压吸附在皮肤表面,使局部皮肤充血,促进气血运行,排出湿气

3、中药调理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服用中药,也是调理湿气的重要方法。常见的祛湿方剂有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等。参苓白术散能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湿气重;藿香正气散则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对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的不适有较好疗效。但中药调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辨证论治。

上一篇1/2页下一页

推荐阅读

免费咨询